如幻
【论】卷6〈序品 1〉: 问曰: 若一切诸法空如幻,何以故诸法有可见、可闻、可嗅、可尝、可触、可识者? 若实无所有,不应有可见乃至可识。 复次,若无而妄见者,何以不见声、闻色?若皆一等空无所有,何以有可见、不可见者?以诸法空故,如一指第一甲无,第二甲亦无,何以不见第二甲,独见第一甲?以是故知:第一甲实有故可见,第二甲实无故不可见。
答曰: 诸法相虽空,亦有分别可见、不可见。 譬如幻化象、马及种种诸物,虽知无实,然色可见,声可闻,与六情相对,不相错乱。 诸法亦如是,虽空而可见、可闻,不相错乱。如《德女经》说(中略)
复次,是幻譬喻示众生,一切有为法空不坚固;如说:“一切诸行如幻,欺诳小儿,属因缘,不自在,不久住。” 是故说“诸菩萨知诸法如幻”。
【论】卷44〈幻人无作品 11〉: 问曰: 若色不异幻可尔,幻人有色故,云何言受、想、行、识如幻不异?
答曰: 幻人有喜、乐、忧、苦相,无智人见,谓为有受、想、行、识。 复次,佛譬喻欲令人知五受众虚诳如幻;五受众虽与幻无异,佛欲令解故,为作譬喻。众生谓幻是虚诳;五受众虽有,与幻无异。是故须菩提一心筹量,知“五众与幻无异”。所以者何?如幻人色诳肉眼,能令生忧、喜、苦、乐;五受众亦能诳慧眼,令生贪欲、瞋恼诸烦恼等。如幻,因少许咒术、物事、语言为本,能现种种事,城郭、庐观等;五受众亦以先世少许无明术因缘,有诸行、识、名色等种种,以是故说不异。 如人见幻事生著心,废其生业,幻灭时生悔。五受众亦如是,先业因缘,幻生今五众,受五欲,生贪瞋;无常坏时,心乃生悔:“我云何著是幻五众,失诸法实相!” 佛问,须菩提乐说门故,答言:“幻与色不异。” “若不异,是色法即是空,入不生不灭法中;法若不生不灭,云何行般若波罗蜜得作佛?” 须菩提作是念:“若尔者,菩萨何以故种种行道,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?” 佛知其念,即答:“五众虚诳,但以假名故,号为菩萨。是假名中,无业、无业因缘,无心、无心数法,无垢无净,毕竟空故。” 佛言:“菩萨应如幻人行般若波罗蜜,五众即是幻人无异,从先世业因缘、幻业出故,是五众亦不能得成就佛。何以故?性无所有故。”余梦、化、影、响等亦如是。
【经】卷55〈幻人听法品 28〉: 尔时,诸天子心念:“应用何等人听须菩提所说?” 须菩提知诸天子心所念,语诸天子言:“如幻化人听法,我应用如是人。何以故?如是人无闻、无听、无知、无证故。” 诸天子语须菩提:“是众生如幻、如化,听法者亦如幻、如化耶?” “如是!如是!诸天子!众生如幻,听法者亦如幻;众生如化,听法者亦如化。诸天子!我如幻、如梦,众生乃至知者、见者亦如幻、如梦。诸天子!色如幻、如梦,受、想、行、识如幻、如梦。
【论】 问曰: 是化人无心心数法,不能听受,何用说法? 答曰: 非即使幻化人听,但欲令行者于诸法用心无所著,如幻化人,是幻化人无闻亦无证。众生如幻、如梦,听法亦如幻、如梦——“众生”者说法人,“听法”者是受法人。 须菩提言:“不但说法者、听法者如幻、如梦,我乃至知者、见者,皆如幻、如梦,色亦如幻、如梦,乃至涅槃如幻、如梦,即是所说法如幻、如梦。”
【经】卷78〈愿乐品 64〉: 世尊!譬如幻人不作是念:‘幻师去我近,观人去我远。’何以故?幻人无分别故。行般若波罗蜜菩萨亦不作是念:‘声闻、辟支佛地去我远,萨婆若去我近。’
【经】卷99〈昙无竭品 89〉: “‘善男子!譬如幻师幻作种种,若象、若马、若牛、若羊、若男、若女,如是等种种诸物,于汝意云何?是幻事从何处来?去至何所?’ “萨陀波仑菩萨言:‘大师!幻事无实,云何当有来去处?’ “‘善男子!是人分别佛有来有去亦如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