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发心正回向
【经】卷61〈随喜回向品 39〉: “复次,新发意菩萨摩诃萨于过去十方无量无边阿僧祇世界中诸佛断生死道、断诸戏论、道尽、弃重担、灭聚落刺、断诸有结、正智、得解脱,及弟子所作功德,于中若刹利大姓、婆罗门大姓、居士大家、四天王天乃至净居天所种善根——是一切和合称量,以随喜心,最上、第一、最妙、无上、无与等者,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” 尔时,弥勒菩萨语须菩提:“若新发意菩萨摩诃萨念诸佛及弟子诸善根随喜功德最上、第一、最妙、无上、无与等者,随喜已,应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;云何菩萨不堕想颠倒、心颠倒、见颠倒?” 须菩提言:“若菩萨摩诃萨念诸佛及僧,于中不生佛想、不生僧想,无善根想;用是心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是心中亦不生心想。菩萨如是回向,想不颠倒、心不颠倒、见不颠倒。若菩萨摩诃萨念诸佛及僧善根,取相;取相已,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菩萨如是名为想颠倒、心颠倒、见颠倒。若菩萨摩诃萨用是心念诸佛及僧诸善根;是心念时,即知尽灭;若尽灭,是法不可得回向,所用回向心亦是尽灭相,所回向处法亦如是相。若如是回向,是名正回向,非邪回向。菩萨摩诃萨应如是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 “复次,若菩萨摩诃萨,过去诸佛善根及弟子善根,是中凡夫人闻法种善根,若诸天、龙、夜叉、揵闼婆、阿修罗、迦楼罗、紧那罗、摩睺罗伽闻法种善根,若刹利大姓、婆罗门大姓、居士大家、四天王天乃至阿迦尼咤天闻法种善根,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——是一切福德和合称量,随喜功德,最上、第一、最妙、无上、无与等者,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是时菩萨若如是知是诸法尽灭,所回向处法亦自性空,能如是回向,是名真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 “复次,若菩萨如是知,无有法能回向法。何以故?一切法自性空故。若如是回向,是名正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如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乃至檀波罗蜜,不堕想颠倒、心颠倒、见颠倒。何以故?菩萨不著是回向,亦不见以诸善根回向菩提心处,是名菩萨摩诃萨无上回向。”
【论】 是福德和合称量随喜心,最上、无与等,回向无上道。 是回向心,作正非邪。所以者何? 今弥勒问须菩提:“若新发意菩萨念诸佛等功德,回向无上道,云何不堕颠倒?” 须菩提答:“若是菩萨以般若波罗蜜方便力故,于诸佛不生佛想及弟子想,诸善根中不生善根想。”一切法从和合生,无有自性,故无有定法名为佛,是故不生佛等想。是回向心,亦不生心想。是故菩萨不堕颠倒。 与上相违,即堕颠倒。 复次,菩萨以是心念诸佛等及诸善根,是心尽时即知尽,尽心不得回向。何以故?变失灭坏故。是心亦入无常门,到法性中;法性中无有分别是心、是非心,是佛、是弟子,是善根、是无上道。回向心、回向处,尽相亦如是。初心是忆念过去诸佛等随喜功德,后心是回向心。若如是回向,是名“正回向”。
问曰: 初心、后心是生灭相,可无常;所回向处法是无上道,在未来世中,云何言尽灭? 答曰: 汝不闻我先答:“入无常门,到法性中。”此中不说“尽是无常”,但说“诸法实相是尽”。先亦说:“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出三世、过三界,无受相。”能如是回向者,是为正回向。
复次,非正非邪回向,所谓菩萨于过去诸佛善根等,乃至无上、无与等,回向无上道。若菩萨知是事皆尽灭,知回向处法亦自性空,能知灭、知空,是“真回向”。若过去法无常,无常故不可回向自性空法中;若过去法空,空故不可回向自性空法中。用如是智慧回向,是名“正回向”。 复次,若菩萨知一切法因缘生故无自力常住,自法相不动,况能有所作?无所作故,一切法中无有法能回向法,是名“正回向”。如是菩萨虽行般若波罗蜜等诸善法,亦不堕颠倒,一切法不著故。
【属于】正回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