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頁之翻譯:

zh:大智度論辭典:不退菩薩方便受欲

不退菩萨方便受欲

【经】卷73〈转不转品 56〉:   “复次,须菩提!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若在居家,以方便力为利益众生故受五欲;布施众生,须食与食,须饮与饮,衣服、卧具乃至资生所须尽给与之。是菩萨自行檀波罗蜜,教人行檀波罗蜜,赞叹行檀波罗蜜法,欢喜赞叹行檀波罗蜜者;尸罗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,亦如是。须菩提!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在家时,能以满阎浮提珍宝施与众生,乃至三千大千世界满中珍宝给施众生。亦不自为,常修梵行,不凌易虏掠他人令其忧恼。须菩提!以是行、类、相貌,当知是名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。”

【论】 问曰:   经中说:“阿鞞跋致菩萨方便力,为利益众生故受五欲。”是何等方便? 答曰:   譬如以钳取火,虽捉而不烧。五欲如火,能烧人善根。是菩萨思惟:“我出家一身,云何能以布施摄众生?众生多须饮食、衣服,须法者少。”菩萨为摄众生故,故生富贵家,布施众生,恣其所须,出家、在家众生,能广利益;譬如大地,人民、鸟兽皆蒙利润。是时四种行六波罗蜜。   若出家赞布施,或有人言:“汝自一身无财,但教人施。”则不信受。是故菩萨方便作白衣,以财充满一切而劝行施,人则信受。   是菩萨或作转轮圣王,心念施时,则满阎浮提珍宝;如顶生王宫殿中,心生欲宝则宝至于膝。或作帝释、或作梵王,能雨珍宝满三千世界,供养于佛,充满一切。为摄众生故,而自不受。人受五欲,则心生㤭慢,凌易于人。是人常断淫欲故,诸烦恼薄,不生㤭慢;不生㤭慢故,不凌易众生。是名阿鞞跋致相。

【经】卷74〈转不转品 56〉:   是人常愿欲见诸佛,闻在所处国土中有现在佛,随愿往生。如是心常昼夜行,所谓念佛心。如是,须菩提!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行初禅乃至非有想非无想处,以方便力故起欲界心,若众生能行十善道者及现在有佛处在中生。如是行、类、相貌,当知是为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。

【论】   是人功德、智慧大故,随意所往,若欲至诸佛世界,随意得生。是菩萨虽离欲得诸禅定,以方便力故,为众生生欲界有现在佛处。“生欲界”者,故为众生留爱、慢分,不以此禅定果报生色、无色界;但以禅定柔和其心,不受其报。

【经】卷96〈萨陀波仑品 88〉:   若恶魔与说法菩萨作五欲因缘,假为法故令受;若说法菩萨入实法门,以德力故受而无所染。又以三事故受是五欲:以方便力故,欲令众生种善根故,欲与众生同其事故。

【论】   方便者,所谓欲令众生种福德因缘,亦为同事摄众生故。   复有诸菩萨通达诸法实相故,无所障碍、无有过罪;虽作过罪,亦无所妨。如人年壮力盛,腹中大热,虽食不适饮食,不能生病;又如有好药,虽被恶毒,不能为害。

【属于】不退转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