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人但利他

【论】卷95〈平等品 86〉:   知一切不可取相已,发心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;作是念:“一切无根本,不可取相,如梦乃至如化;以不可取法不能得不可取相法。但以众生不知是法故,我为是众生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”是菩萨从初发心来所有布施,为一切众生,所谓布施等诸善法为一切众生故修,不自为身。   此中佛自说因缘:“不为余事故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但为一切众生故。”所以者何?是菩萨远离怜愍众生心,但行般若波罗蜜,求诸法实相,或堕邪见中。是人未得一切智,所求一切智事,心未调柔,故堕诸边,诸法实相难得故。是故佛说:“菩萨从初发心,怜愍众生故,著心渐薄,不戏论毕竟空——若空有此过,若不空有彼过等。”

问曰:   如余处“菩萨自利益,亦利益众生”,此中何以但说利益众生,不说自利?自利、利人有何咎? 答曰:   菩萨行善道为一切众生,此是实义;余处说“自利,亦利益众生”,是为凡夫人作是说,然后能行菩萨道。入道人有下、中、上:下者,但为自度故行善法;中者,自为亦为他;上者,但为他人故行善法。

问曰:   是事不然!下者,但自为身;中者,但为众生;上者,自利亦利他人。若但利他,不能自利,云何言上? 答曰:   不然!世间法尔,自供养者不得其福,自害其身而不得罪。以是故,为自身行道,名为下人。一切世人但自利身,不能为他。若自为身行道,是则断灭,自为爱著故。若自能舍己乐,但为一切众生故行善法,是名上人,与一切众生异故。若但为众生故行善法,众生未成就,自利则为具足。若自利益,又为众生,是为杂行。求佛道者有三种:一者、但爱念佛故,自为己身成佛;二者、为己身亦为众生;三者、但为众生——是人清净行道,破我颠倒故。(中略)

问曰:   上说“但利益众生故行道”,今何以故“自得无所著,令众生得无所著”? 答曰:   不得已故!若自无智慧,何能利人?以是故,先自得无所著,然后教人。若是功德可得与他如财物者,诸佛、大菩萨所有功德皆应与他,乃至调达、怨贼皆可与之,然后更自修集功德;但是事不然,不可我作而他得。   是亦世俗说,非第一义。何以故?第一义中无众生、无一无异等分别诸法相,此中说亦无所著处。

【相关】大功德 【不退】不退菩萨但利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