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论】卷28〈序品 1〉:
问曰:
陀罗尼门、三昧门为同为异?若同,何以重说?若异,有何义?
答曰:
先已说三昧门、陀罗尼门异,今当更说:三昧但是心相应法,陀罗尼亦是心相应、亦是心不相应。
问曰:
云何知陀罗尼是心不相应?
答曰:
如人得“闻持陀罗尼”,虽心瞋恚亦不失,常随人行,如影随形。
是三昧,修行习久,后能成陀罗尼,如众生久习欲,便成其性。
是诸三昧,共诸法实相智慧,能生陀罗尼。如坏瓶得火烧熟,能持水不失,亦能令人得度河。禅定无智慧,亦如坏瓶;若得实相智慧,如坏瓶得火烧成熟,能持菩萨二世无量功德,菩萨亦因之而度得至佛。
如是等,三昧、陀罗尼种种差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