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见

【论】卷26〈序品 1〉: 问曰:   解脱知见者,但言“知”,何以复言“见”? 答曰:   言“知”、言“见”,事得牢固;譬如绳,二合为一则牢固。   复次,若但说“知”,则不摄一切慧。如《阿毘昙》所说:“慧有三种:有知非见,有见非知,有亦知亦见。有知非见者,尽智、无生智、五识相应智。有见非知者,八忍、世间正见、五邪见。有亦知亦见者,余残诸慧。”若说“知”则不摄“见”,若说“见”则不摄“知”,是故说“知”、“见”则具足。   复次,如从人诵读,分别筹量是名“知”;自身得证是名“见”。譬如耳闻其事,犹尚有疑,是名“知”;亲自目睹,了了无疑,是名“见”。解脱中“知”、“见”亦如是差别。”

【论】卷86〈遍学品 74〉:   初知名知,后深入名见;知名未了,见名已了。

问曰:   知、见有何差别? 答曰:   有人言:有知非见,有见非知,有亦知亦见,有非知非见。有知非见者,尽智、无生智,除世间正见及五见,余慧皆名知,是慧非见。见非知者,五见、世间正见、见谛道中八忍,是见非知。余无漏慧,亦名知、亦名见。离是见、知,余法非见非知。   复次,有人言:定心名为见,定、未定通名为知。如《转法轮经》中说:“苦谛知已应见,知已分别知:是法应见,是苦谛;是法应断,是集谛;是法应证,是灭谛;是法应修,是道谛。”   或知烦恼断名为“见”,如九断知。

【空义】无知无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