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不知已舍
【论】卷26〈序品 1〉: “无不知已舍”者,众生有三种受:苦受、乐受、不苦不乐受。苦受生瞋,乐受生爱,不苦不乐受生愚痴。是三种受:苦受生苦,住苦灭乐;乐受生乐,住乐灭苦;不苦不乐受,不知为苦,不知为乐。余人钝根故,多觉苦受、乐受,于不苦不乐受中,不觉不知而有舍心,是为痴使所使。佛于不苦不乐受中,知觉生时、觉住时、觉灭时。以是故言“佛无不知已舍心”。
问曰:此中何等为舍?不苦不乐即是舍耶?为七觉中舍、四无量心中舍名为舍? 答曰: 不苦不乐即是舍,二处舍亦是舍。何以故?余人于不苦不乐受中,不觉念念中生时、住时、灭时,久远乃觉。佛念念中尽皆了知。 七觉中舍,若心正等不没不掉,是时应舍;若没时,行精进想;若掉时,行摄心想。诸声闻、辟支佛,或时错摄心、掉心,未平等便舍。佛于念念心中麁细深浅无不悉知,知已而舍。
问曰:若尔者,佛何以为难陀说,告诸比丘:“难陀诸受生时觉、住时觉、灭时觉,诸想、诸觉亦如是”? 答曰: 觉有二种: 一者、觉心中苦受生知苦受生,苦受住知苦受住,苦受灭知苦受灭;乐受生知乐受生,乐受住知乐受住,乐受灭知乐受灭;不苦不乐受亦如是。但能知是总相,不能别相知。 二者、念念中苦、乐、不苦不乐受中,悉觉悉知;念念中心数法,无不知而过。以是故说“佛无不知已舍”。
复次,佛或时舍众生,入甚深禅定一月、二月。有人疑:“佛为度众生故出世,何以故常入定?”佛言:“我种种因缘知故舍,非是无知已舍。”
问曰: 何等是知已舍因缘?
【属于】十八不共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