满众生愿
【经】卷30〈序品 1〉: “欲满一切众生所愿:衣服、饮食、卧具、涂香、车乘、房舍、床榻、灯烛等,当学般若波罗蜜!”
【论】 问曰: 有何次第,欲满一切众生愿? 答曰: 菩萨业有二种:一为供养诸佛,二为度脱众生。 以供养诸佛,得无量福德;持是福德,利益众生,所谓满众生愿。如贾客主入海采宝,安隐得出,利益所亲及知识等;菩萨如是入诸佛法海,得无量功德之宝,利益众生。 如小王供养大王,能令欢喜,与其所愿,职位财帛,还其本国,利益人物,除却怨贼。菩萨供养诸佛法王故,得受记别,以无量善根珍宝,得无尽智力,来入众生;善人供养,贫者随其所须而给与之,魔民、邪见外道之属悉皆破坏。是为供养诸佛,次满众生所愿。
问曰: 菩萨实能满一切众生愿不?若悉满众生愿,余佛菩萨何所利益?若不悉满,是中何故说“欲满一切众生愿,当学般若波罗蜜”? 答曰: 有二种愿:一者、可得愿;二者、不可得愿。 不可得愿者,有人欲筹量虚空,尽其边际,及求时、方、边际,如小儿求水中月、镜中像;如是等愿皆不可得。 可得愿者,钻木求火,穿地得水,修福得人天中生,及得阿罗汉、辟支佛果,乃至得诸佛法王;如是等名皆可得愿。 可得愿有二种:一谓世间,二谓出世间。是中世间愿故,满众生愿。云何得知?以饮食、床、卧具乃至灯烛所须之物皆给与之。
问曰: 菩萨何以故与众生易得愿,不与难者? 答曰: 愿有下、中、上。下愿令致今世乐因缘,中愿与后世乐因缘,上愿与涅槃因缘。是故先与下愿,次及中愿,然后上愿。 复次,众生多著今乐,少求后乐,涅槃乐者转复少也。若说多者,少亦摄之。 复次,此经前后多说后世、涅槃道,少说今世利事。菩萨法者,常与众生种种利益,不应有舍。所以者何?初心但欲令诸众生行大乘法;以不堪受化,次与声闻、辟支佛道;若复不能,当与十善、四梵行等,令修福德。若众生都不乐者,如是众生不应遗舍,当与今世利益,所谓饮食等也。 \{\{933C12D7.jpg\}\} 复次,凡夫虽能与人饮食等,满彼愿者,皆有因缘,若今世事、若后世事。声闻、辟支佛虽无因缘满众生愿,而所益甚少。菩萨摩诃萨行檀波罗蜜业因缘故,得为国王,或为大长者,财富无量,四方众生若来求者,尽满足之。 如频头居士为大檀越,坐七宝大床,金刚为脚,敷以天褥,以赤真珠上为帐幔,左右立侍,各八万四千,皆庄严琦妙;开四大门,恣所求者,昼夜六时鸣鼓,又放光明,十方无量众生有闻鼓声、光明触身者,无不悉来。欲得种种饮食者,长者见其大集,即时默然,仰视虚空,于时空中雨种种百味之食,随意皆得;若众生不自取者,左右给使分布与之,足满乃止。须饮食、衣被、卧具、宝物等,皆亦如是。恣众生所欲已,然后说法,令离四食,皆住阿鞞跋致地。如是等,菩萨神通力故,能满众生愿。
问曰: 佛在时,众生尚有饥饿,天不降雨,众生困弊;佛犹不能满一切众生之愿,云何菩萨能满其愿?(中略)
问曰: 若行檀波罗蜜,得无量果报,能满一切众生所愿;何故言“欲满众生愿,当学般若波罗蜜”? 答曰: 先已说,以般若波罗蜜和合故,得名檀波罗蜜。 今当更说:所可满众生愿者,非谓一国土、一阎浮提,都欲满十方世界六趣众生所愿,非但布施所能办故。以般若波罗蜜破近远相,破一切众生相、非一切众生相,除诸碍故,弹指之顷,化无量身,遍至十方,能满一切众生所愿。如是神通利益,要从般若出生。以是故,菩萨欲满一切众生愿,当学般若波罗蜜。
【菩萨】发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