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值诸佛终不离佛

【经】卷37〈习相应品 3〉:   “复次,舍利弗!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,疾得诸陀罗尼门、诸三昧门。在所生处常值诸佛,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初不离见佛。舍利弗!菩萨摩诃萨如是习应,是名与般若波罗蜜相应。”

【论】   “所生处常值诸佛”者,是菩萨除诸佛母般若波罗蜜,其余一切众事皆不爱著;是以在所生处,常值诸佛。(中略)   是诸菩萨爱敬于佛及实相般若波罗蜜、及修念佛三昧业故,所生处常值诸佛。   复次,如先“菩萨愿见诸佛”中说。   “终不离见佛”者。   又人虽一世见佛,更不复值。如毘婆尸佛时,王师婆罗门,虽得见佛及僧,而恶口毁呰,言:“此人等如畜生,不别好人,见我不起。”以是罪故,经九十一劫堕畜生中。   复次,深念佛故,终不离佛;世世善修念佛三昧故;不失菩萨心故;作不离佛愿;愿生在佛世故;种值佛业缘常相续不断故,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终不离见佛。 \{\{8A24440A.jpg\}\} 【经】卷38〈往生品 4〉:   “舍利弗!汝所问‘菩萨摩诃萨与般若波罗蜜相应,从此间终当生何处’者,舍利弗!此菩萨摩诃萨,从一佛国至一佛国,常值诸佛,终不离佛。

【论】 问曰:   若般若波罗蜜一相,所谓无相,云何“与般若相应,从一佛国至一佛国,常值诸佛”? 答曰:   般若波罗蜜摄一切法,譬如大海,以是故不应作难!   复次,汝自说“般若波罗蜜一相,无相”,若无相,云何有难?汝则无相中取相,是事不然。   复次,因般若波罗蜜故,行念佛三昧等诸善法,生值诸佛。   复次,行般若波罗蜜者,深入大悲;如慈父见子为无所直物故死,父甚愍之,此儿但为虚诳故死!诸佛亦如是,知诸法毕竟空不可得,而众生不知;众生不知故,于空法中深著,著因缘故,堕大地狱。是故深入大悲;以大慈悲因缘故,得无量福德;得无量福德故,生值诸佛,从一佛国至一佛国。是菩萨从此间死,彼间生;彼间死,复至彼间生;如是乃至得佛,终不离佛。譬如有福之人,从一大会至一大会。或有是间死,彼间生,于彼以五神通力故,从一佛国至一佛国,供养诸佛,度脱众生——是初菩萨。

【新学】新学不应远离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