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多住王舍城
【论】卷3〈序品 1〉: 问曰: 已知多住王舍城、舍婆提因缘,于此二城,何以多住王舍城? 答曰: 以报生地恩故,多住舍婆提,一切众生皆念生地。如偈说: “一切论议师, 自爱所知法; 如人念生地, 虽出家犹诤。” 以报法身地恩故,多住王舍城,诸佛皆爱法身故。如偈说: “过去、未来, 现在诸佛, 供养法身, 师敬尊重。” 法身于生身胜故,二城中多住王舍城。
复次,以坐禅精舍多故,余处无有。如竹园、鞞婆罗跋恕、萨多般那求呵、因陀世罗求阿、萨簸恕魂直迦钵婆罗。王舍城,有五精舍,竹园在平地;余国无此多精舍。 舍婆提一处,祇洹精舍;更有一处,摩伽罗母堂,更无第三处。 婆罗奈斯国一处,鹿林中精舍,名梨师槃陀那。 毘耶离二处:一名摩呵槃,二名弥猴池岸精舍。 鸠睒弥一处,名劬师罗园。 如是诸国,或一处有精舍,或空树林。 以王舍城多精舍,坐禅人所宜,其处安隐,故多住此。
复次,是中有富那罗等六师,自言我是一切智人,与佛为对;及长爪梵志,婆蹉姓、拘迦那大等,皆外道大论议师;及长者尸利崛多,提婆达多、阿阇贳等,是谋欲害佛,不信佛法,各怀嫉妒!有是人辈故,佛多住此。譬如毒草生处,近边必有良药。 如偈说: “譬如师子, 百兽之王; 为小虫吼, 为众所笑。 若在虎狼, 猛兽之中, 奋迅大吼, 智人所可。 “诸论议师如猛虎, 在此众中无所畏; 大智慧人多见闻, 在此众中最第一。” 以是大智多闻人皆在王舍城故,佛多住王舍城。
复次,频婆娑罗王到伽耶祀舍中迎佛,及余结发千阿罗汉。是时佛为王说法,得须陀洹道,即请佛言:“愿佛及僧就我王舍城,尽形寿受我衣被、饮食、卧具、医药,给所当得。”佛即受请,是故多住王舍城。
复次,阎浮提四方中,东方为始,日初出故;次第南方、西方、北方。东方中,摩伽陀国最胜。摩伽陀国中,王舍城最胜,是中有十二亿家。 佛涅槃后,阿阇贳王以人民转少故,舍王舍大城,其边更作一小城,广长一由旬,名波罗利弗多罗,犹尚于诸城中最大,何况本王舍城!
复次,是中人多聪明,皆广学多识,余国无此。
复次,有人应得道者,待时、待处、待人。佛豫知释提桓因及八万诸天,应在摩伽陀国石室中得道,是故佛多住王舍城。
复次,其国丰乐,乞食易得,余国不如。又以三因缘故: 一者、频婆娑罗王约敕宫中常作千比丘食。 二者、树提伽虽人中生,常受天富乐;又多富贵诸优婆塞。 三者、阿波罗逻龙王善心受化,作佛弟子,除世饥馑故,常降好雨,是故国丰。 如佛涅槃后,长老摩呵迦叶欲集法,思惟:“何国丰乐,乞食易得,疾得集法?”如是思已,忆王舍城中,频婆娑罗王约敕常设千比丘食。频婆娑罗王虽死,此法不断,是中食易得,易可集法,余处无如是常供。若行乞食时,诸外道来共论议,若共论议,集法事废;若不共论,便言诸沙门不如我。如是思惟,择取最上千阿罗汉,将就耆阇崛山,集结经藏。 以是三因缘,故知摩伽陀国乞食易得。 如《阿含》及《毘尼》中说,言毘耶离国时时有饥饿。如《降难陀婆难陀龙王兄弟经》中说,舍婆提国饥饿;余诸国亦时时有饥饿,摩伽陀国中无是事,以是故知摩伽陀国丰乐,乞食易得。
复次,王舍城在山中闲静;余国精舍平地故,多杂人入出,来往易故不闲静。 又此山中多精舍,诸坐禅人、诸圣人皆乐闲静,多得住中;佛是圣人、坐禅人主,是故多住王舍城。如是等种种因缘,故多住王舍城。
【属于】佛多住二城一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