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论】卷15〈序品 1〉: 问曰: 菩萨欲得一切佛法,欲度一切众生,欲灭一切烦恼,皆得如意,云何增益精进而能得佛?譬如小火不能烧大林,火势增益,能烧一切。
答曰: ⑴菩萨从初发心,作誓愿:“当令一切众生得欢乐,常为一切,不自惜身;若惜身者,于诸善法不能成办。”以是故增益精进。
⑵复次,菩萨种种因缘,呵懈怠心,令乐著精进:懈怠黑云,覆诸明慧,吞灭功德,增长不善;懈怠之人,初虽小乐,后则大苦。譬如毒食,初虽香美,久则杀人。懈怠之心,烧诸功德,譬如大火烧诸林野。懈怠之人失诸功德,譬如被贼,无复遗余。如偈说: “应得而不得,已得而复失,既自轻其身,众人亦不敬。 常处大暗中,无有诸威德,尊贵智慧法,此事永以失。 闻诸妙道法,不能以益身,如是之过失,皆由懈怠心。 虽闻增益法,不能得上及,如是之过罪,皆由懈怠心。 生业不修理,不入于道法,如是之过失,皆由懈怠心。 上智所弃远,中人时复近,下愚为之没,如猪乐在溷。 若为世中人,三事皆废失:欲乐及财利,福德亦复没。 若为出家人,则不得二事:生天及涅槃,名誉二俱失。 如是诸废失,欲知其所由,一切诸贼中,无过懈怠贼! 以是众罪故,懒心不应作,马井二比丘,懈怠坠恶道; 虽见佛闻法,犹亦不自免!” 如是等种种观懈怠之罪,精进增长。
⑶复次,观精进之益,今世、后世、佛道、涅槃之利,皆由精进。
⑷复次,菩萨知一切诸法,皆空无所有,而不证涅槃;怜愍众生,集诸善法,是精进波罗蜜力。
⑸复次,菩萨一人独无等侣,以精进福德力故,能破魔军及结使贼,得成佛道。既得佛道,于一切诸法,一相无相,其实皆空;而为众生说诸法种种名字,种种方便,度脱众生、老、病、死苦。将灭度时,以法身与弥勒菩萨摩诃萨、迦叶、阿难等;然后入金刚三昧,自碎身骨令如芥子,以度众生而不舍精进力。
⑹复次,如阿难为诸比丘,说七觉意;至精进觉意,佛问阿难:“汝说精进觉意耶?”阿难言:“说精进觉意。”如是三问、三答。佛即从坐起,告阿难:“人能爱乐修行精进,无事不得;得至佛道,终不虚也。” 如是种种因缘,观精进利而得增益。(中略) 复次,菩萨欲脱生、老、病、死,亦欲度脱众生,常应精进一心不放逸。如人擎油钵行大众中,现前一心不放逸故,大得名利。又如偏阁崄道,若悬绳,若乘山羊;此诸恶道,以一心不放逸故,身得安隐,今世大得名利。求道精进,亦复如是;若一心不放逸,所愿皆得。 复次,譬如水流,能决大石;不放逸心,亦复如是。专修方便,常行不废,能破烦恼诸结使山。 \{\{03A36F50.jpg\}\}
⑺复次,菩萨有三种思惟:“若我不作,不得果报;若我不自作,不从他来;若我作者,终不失。”如是思惟,当必精进,为佛道故,懃修专精而不放逸。 如一小阿兰若,独在林中坐禅而生懈怠。林中有神是佛弟子,入一死尸骨中,歌儛而来,说此偈言: “林中小比丘, 何以生懈废? 昼来若不畏, 夜复如是来!” 是比丘惊怖起坐,内自思惟;中夜复睡,是神复现十头,口中出火,牙爪如剑,眼赤如炎。顾语将从,捉此懈怠比丘:“此处不应懈怠,何以故尔!”是比丘大怖,即起思惟,专精念法,得阿罗汉道。是名自强精进不放逸力,能得道果。 \{\{CD9FF1F9.jpg\}\} ⑻复次,是精进不自惜身而惜果报;于身四仪:坐、卧、行、住,常懃精进,宁自失身,不废道业。譬如失火,以瓶水投之,唯存灭火而不惜瓶。 如仙人师教弟子说偈言: “决定心悦豫, 如获大果报, 如愿事得时, 乃知此最妙!” 如是种种因缘,观精进之利,能令精进增益。
⑼复次,菩萨修诸苦行,若有人来求索头、目、髓、脑,尽能与之,而自念言:“我有忍辱、精进、智慧、方便之力,受之尚苦,何况愚𫘤三涂众生?我当为此众生故,懃修精进,早成佛道而度脱之。”
【利益】精进利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