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论】卷18〈序品 1〉: 复次,若菩萨不行一切法、不得一切法故,得般若波罗蜜。所以者何?诸行皆虚妄不实,或近有过,或远有过:如不善法近有过罪;善法久后变异时,著者能生忧苦,是远有过罪。譬如美食、恶食,俱有杂毒。食恶食即时不悦,食美食即时甘悦,久后俱夺命故,二不应食!善、恶诸行亦复如是。
问曰: 若尔者,佛何以说三行:梵行、天行、圣行? 答曰: 行无行故,名为圣行。何以故?一切圣行中,不离三解脱门故。 梵行、天行中,因取众生相故生,虽行时无过,后皆有失。又即今求实,皆是虚妄;若贤圣以无著心行此二行,则无咎。若能如是行无行法皆无所得,颠倒虚妄烦恼毕竟不生。如虚空清净故,得诸法实相。以无所得为得,如无所得般若中说:“色等法非以空故空,从本已来常自空。色等法不以智慧不及故无所得,从本已来常自无所得。”是故不应问“行几波罗蜜得般若波罗蜜”!诸佛怜愍众生,随俗故说行,非第一义。
问曰: 若无所得、无所行,行者何以求之? 答曰: 无所得有二种:一者、世间欲有所求,不如意,是无所得。二者、诸法实相中,受决定相不可得故名无所得,非无有福德智慧增益善根。如凡夫人,分别世间法故有所得;诸善功德亦如是,随世间心故说有所得,诸佛心中则无所得。 \{\{FDBD1A0B.jpg\}\}
【相关】行六波罗蜜二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