得如实相性故名如来

【经】卷70〈问相品 49〉:   佛告欲界、色界诸天子:“诸天子!空相是深般若波罗蜜相,无相、无作、无起、无生无灭、无垢无净、无所有法、无相、无依止、虚空相是深般若波罗蜜相。诸天子!如是等相是深般若波罗蜜相。佛为众生用世间法故说,非第一义。诸天子!是诸相,一切世间天、人、阿修罗不能破坏。何以故?是一切世间天、人、阿修罗亦是相故。诸天子!相不能破相,相不能知相,相不能知无相,无相不能知相。是相、是无相、相无相皆无所知,谓知者、知法皆不可得故。何以故?诸天子!是诸相非色作,非受、想、行、识作;非檀波罗蜜作,非尸罗波罗蜜、羼提波罗蜜、毘梨耶波罗蜜、禅波罗蜜、般若波罗蜜作;非内空作,非外空作,非内外空作,非无法空作,非有法空作,非无法有法空作;非四念处作,乃至非一切种智作。诸天子!是诸相,非人所有,非非人所有;非世间,非出世间;非有漏,非无漏;非有为,非无为。”   佛复告诸天子:“譬如有人问:‘何等是虚空相?’此人为正问不?”   诸天子言:“世尊!此不正问。何以故?世尊!是虚空无相可说,虚空无为无起故。”   佛告欲界、色界诸天子:“有佛无佛,相性常住。佛得如实相性故,名为如来。”

【论】   无有一法不入此相者,是故说“一切世间无能破坏”。何以故?一切世间天、人、阿修罗即是相故。若异法相违,则有可破;如水能灭火,火不自灭火。口言如实欲破者,竟不能破,何况不实者?譬如盲人蹈践珍宝,口言非珍宝,竟不能令非珍宝。   此中佛更说:般若波罗蜜毕竟空无相故,“相不能破相”。   复次,有人言:“相不能破相”者,有法能解散,诸法和合,竟无所破、无所失;如斧析薪,分分解散,竟无所失。   复次,诸法无定相,如树,根、茎、枝、叶和合故名为树,树无定相故无所破。   如是等,名为“相不能破相”。

问曰:   色等诸法非觉故,可不相知;心数法是知相,云何言“不知”? 答曰:   此中以实相故,不说如凡夫人虚妄知。是智慧,有为法故,因缘和合生,虚妄法不能实有所知,是故舍,入无余涅槃。若智慧知常、无常乃至空、寂灭等,上来已广破,灭、无所有。若如是者,云何当有知?以是故“相不知相”。

  “相不能知无相”者,内虽有智慧,外空故无法可知;外无缘云何智慧生?是故言“相不能知无相”。譬如刀虽利,不能破空。   “无相不能知相”者,有人言:内智慧无定相,外所缘法有定相,心随缘而生,是故说“无相不应知相”。譬如无刀,虽有物,无刀可斫。   “是相、是无相、相无相皆不可得”者,相不入相。何以故?先有相故。相不入无相。何以故?相无入处故。离是相、无相,更无处可入。   复次,相、所相法不定故,因所相故有相。所以者何?若先有相,无所相者则无相,无所因故。若先有所相而无相者,云何有所相?无所因待故。   复次,相以所相不定,相或时作所相,所相或时是相。是故相不定、不实故,所相亦无;若所相不定、不实故,相亦无。是故说“是相、是无相、是相无相不可得”。   如先说空等诸相是实。何以故?是相非五众所作,非六波罗蜜乃至一切种智所作。是相,无为故,无法可作,亦无若人若非人能作。人者,菩萨、诸佛等;非人者,诸天等。是相毕竟空故,非有漏非无漏,非世间非出世间。先虽说无为相,但破有为故说无为,无为亦无定相。此中佛欲使是事明了,故说譬喻。听者作是念:“若无佛则不闻是相,佛于众生最上故,应当作是相。”是故佛语诸天:“有佛、无佛,此相常住。佛能知是相,故名为佛。”

【相关】如实智诸法实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