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经】卷45〈大庄严品 15〉: “复次,舍利弗!菩萨摩诃萨行檀波罗蜜时,所有布施应萨婆若心,共一切众生,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舍利弗!是名菩萨摩诃萨行檀波罗蜜时檀波罗蜜大庄严。复次,舍利弗!菩萨摩诃萨行檀波罗蜜时,应萨婆若心布施,不向声闻、辟支佛地。舍利弗!是名菩萨摩诃萨行檀波罗蜜时尸罗波罗蜜大庄严。复次,舍利弗!菩萨摩诃萨行檀波罗蜜时,应萨婆若心布施,是诸施法信忍欲,是名行檀波罗蜜时羼提波罗蜜大庄严。复次,舍利弗!菩萨摩诃萨行檀波罗蜜时,应萨婆若心布施,勤修不息,是名行檀波罗蜜时毘梨耶波罗蜜大庄严。复次,舍利弗!菩萨摩诃萨行檀波罗蜜时,应萨婆若心布施,摄心不起声闻、辟支佛意,是名行檀波罗蜜时禅波罗蜜大庄严。复次,舍利弗!菩萨摩诃萨行檀波罗蜜时,应萨婆若心布施,观诸法如幻,不得施者,不得所施物,不得受者,是名行檀波罗蜜时般若波罗蜜大庄严。如是,舍利弗!若菩萨摩诃萨应萨婆若心,不取不得诸波罗蜜相,当知是菩萨摩诃萨大庄严。
【论】问曰: 云何名“大庄严”? 答曰: 为度众生故、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,行诸善福功德者,略说是六波罗蜜。如富楼那次第说:若菩萨为一切智慧故,行檀波罗蜜,是福德共一切众生。“共”者,此布施福德,我及众生共等,我以此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“回向”者,于此福德,不求人王、天王、世间禅定乐;为众生,乃至涅槃乐亦不求,持此果报,尽为度众生故求佛法。如是等相,是名“檀波罗蜜大庄严”。 是菩萨行布施时,若见诸辟支佛、阿罗汉现大神通,得漏尽,入涅槃,于中不贪不著,一心修佛道,是名“檀波罗蜜生尸罗波罗蜜”。 布施时,有人恶口骂詈,刀杖毁害,所不应乞者而强乞,不瞋不悔,入诸法相中,所谓毕竟空,是名“檀波罗蜜生羼提波罗蜜”。 行布施时,和合财物、守护施彼,身心不懈不息,是名“檀波罗蜜生毘梨耶波罗蜜”。 布施时,一心念佛,念诸佛法,不令声闻、辟支佛心入;因是布施,即入禅定,是名“檀波罗蜜生禅波罗蜜”。 布施时,菩萨作是念:“施者、受者、财物,因缘和合生故无自性,无自性故空,如幻、如梦。”众生空故,无受者、无施者;法空故,无财物,是名“檀波罗蜜生般若波罗蜜”。 若菩萨为一切智故,不取诸波罗蜜相,而能行诸波罗蜜,是名“菩萨大庄严”。此中一波罗蜜备生诸波罗蜜,此经中自分别其义。古今语异,义不了故,助分别说,开论议门。 余五波罗蜜,亦应如是随义说。 \{\{7DD8BBB2.jpg\}\}
【属于】六波罗蜜互具大庄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