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论】卷19〈序品 1〉: 问曰: 身念处可得内外,诸受是外入摄,云何分别有内受、外受? 答曰: 佛说有二种受:身受、心受。身受是外,心受是内。 复有五识相应受是外,意识相应受是内。 十二入因缘故诸受生。内六入分生受是为内,外六入分生受是为外。 麁受是为外,细受是为内。
二种苦:内苦、外苦。 内苦有二种:身苦、心苦。 身苦者,身痛、头痛等四百四种病,是为身苦;心苦者,忧、愁、瞋、怖、嫉妒、疑,如是等是为心苦。 二苦和合,是为内苦。
外苦有二种: 一者、王者、胜己、恶贼、师子、虎狼、蚖蛇等逼害;二者、风雨、寒热、雷电、礔礰等。 是二种苦,名为外受。 \{\{630187AF.jpg\}\} 乐受、不苦不乐受,亦如是。
复次,缘内法,是为内受;缘外法,是为外受。 复次,一百八受,是为内受;余残是外受。
【论】卷31〈序品 1〉: 问曰: 三受皆外入所摄,云何言:“观内受”? 答曰: 六尘初与六情和合生乐,是名外乐;后贪著深入生乐,是名内乐。 复次,内法缘乐,是名内乐;外法缘乐,是名外乐。 复次,五识相应乐,是名外乐;意识相应乐,是名内乐。 麁乐名为外乐,细乐名为内乐。 如是等分别内、外乐。苦受,不苦不乐受,亦如是。
【属于】四念处内外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