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论】卷19〈序品 1〉: 问曰: 四念处则能具足得道,何以说三十七?若汝以略说故四念处,广说故三十七,此则不然!何以故?若广应无量!
答曰: 四念处虽具足能得道,亦应说四正懃等诸法。何以故?众生心种种不同,结使亦种种,所乐所解法亦种种。佛法虽一实一相,为众生故,于十二部经,八万四千法聚,作是分别说。若不尔,初转法轮说四谛则足,不须余法。以有众生厌苦著乐,为是众生故说四谛。 身心等诸法皆是苦,无有乐;是苦因缘,由爱等诸烦恼;是苦所尽处,名涅槃;方便至涅槃,是为道。有众生多念,乱心颠倒故,著此身、受、心、法中作邪行,为是人故说四念处。如是等诸道法,各各为众生说。 譬如药师,不得以一药治众病;众病不同,药亦不一。佛亦如是,随众生心病种种,以众药治之。或说一法度众生。如佛告一比丘:“非汝物莫取!”比丘言:“知已!世尊!”佛言:“云何知?”比丘言:“诸法非我物,不应取。”或以二法度众生:定及慧;或以三法:戒、定、慧;或以四法:四念处。是故四念处虽可得道,余法行异,分别多少异,观亦异,以是故应说四正懃等诸余法。 复次,诸菩萨摩诃萨信力大故,为度一切众生故,是中佛为一时说三十七品;若说异法道门,十想等皆摄在三十七品中。是三十七品,众药和合,足疗一切众生病,是故不用多说。如佛虽有无量力,但说十力,于度众生事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