菩薩遍學

【經】卷92〈淨佛國土品 82〉:   爾時,須菩提作是念:「何等是菩薩摩訶薩道?菩薩住是道,能作如是大莊嚴?」   佛知須菩提心所念,告須菩提:「六波羅蜜是菩薩摩訶薩道,三十七助道法是菩薩摩訶薩道,十八空是菩薩摩訶薩道,八背捨、九次第定是菩薩摩訶薩道,佛十力乃至十八不共法是菩薩摩訶薩道,一切法亦是菩薩摩訶薩道。須菩提!於汝意云何?頗有法菩薩所不學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?須菩提!無有法菩薩所不應學者。何以故?菩薩不學一切法,不能得一切種智。」

【論】   須菩提聞是六波羅蜜等諸法甚深義,不能得其邊,是故問:「何等是菩薩道?行是道,如清淨無所著六波羅蜜等諸善法莊嚴?」   佛知其意,於須菩提所益雖少,為增益諸菩薩故,答:「六波羅蜜等是菩薩道。」   六波羅蜜是菩薩初發心道;次行四禪、八背捨、九次第定及三十七道品,但求涅槃;十八空、佛十力等微細,但為求佛道。   六波羅蜜道,多為眾生故;三十七品等,但求涅槃;十八空等,於涅槃中出過聲聞、辟支佛地,入菩薩位道。是三種,皆是生身菩薩所行。所以者何?分別諸法故。   今又一切法皆是菩薩道,是法性生身菩薩所行,不見諸法有好惡,安立諸法平等相故。此中佛自說因緣:「菩薩應學一切法,若一法不學,則不能得一切種智。」學一切法者,用一切種門,思惟、籌量、修觀、通達。

【論】卷82〈大方便品 69〉:   須菩提歡喜言:「菩薩多有所學。」亦學俗法、亦學道法,亦學諸波羅蜜、亦學畢竟空,亦學起、亦學滅。凡夫學起不能學滅;聲聞學滅不能學起;菩薩亦學起亦學滅,是故言多有所學。是起滅如幻、如夢,畢竟空故,實無所學。   佛可其言,自說因緣:「菩薩所學,皆無所得。」

【遍學】遍學諸道空故學一切法學法性學一切法助道因緣 【不忘】不忘佛所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