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論】卷90〈實際品 80〉:
須菩提白佛言:「世尊!若一切法
性空,性空中無法及非法,亦無眾生,菩薩云何住是空中求一切種智?」
佛答:「菩薩安立性空中故,能行是布施等諸法。」
又問:「性空破一切法悉盡無餘,云何菩薩住性空中能行布施等諸善法?」
佛可須菩提意而說因緣:「菩薩知諸法實相,住是中,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諸法實相者,即是性空。若一切法性不空,菩薩不應住是諸法性空中,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,為眾生說性空法,所謂色性空,受、想、行、識性空,乃至為眾生說一切種智、斷煩惱習性空法。」
復次,「須菩提!十八空,若性不空,是為壞空體。」何以故?十八空能令一切法空,若自不空,則為虛誑;又若不空者,則墮常邊著處,能生煩惱。性空無實住處,無所從來、去無所至,是名常住法相。常住法相是性空之異名,亦名諸法實相。是相中無生無滅、無增無減、無垢無淨。
「菩薩住是中,見一切法性空,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退、不疑、不悔。何以故?不見諸法能障礙者,以方便力故度眾生。」方便力者,畢竟無法、亦無眾生,而度眾生。
問曰:
若眾生及法從本已來無,為誰作方便?為度脫誰?
答曰:
性空名空性亦無,汝何以取是空性相作難?若有性空相,應當作難!
復次,得諸法實相者,知是性空,是人則知諸法性空——無法、無眾生。凡夫未得實相故,種種憶想分別;如狂人妄有所見,以為實有。為度凡夫狂人故言:「為眾生說狂法中有是諸法分別,實法中則無。」菩薩欲滿本願故、又不著性空故,有度眾生。此中則不應難。
復次,此經中佛自說因緣:「性空中眾生不可得,知者、見者亦不可得,乃至八十隨形好亦如是。」而菩薩立是法為眾生說,是世諦故,非是實。
此中佛說譬喻:「如佛作化人,又化作四部眾而為說法,可有得道者不?」
須菩提言:「不也。所以者何?無定根本實事,何有得須陀洹乃至得佛者?」
菩薩說法度眾生亦如是:眾生無有定實,但欲於顛倒中拔出眾生,著無顛倒中。無顛倒法亦無處所,是中無眾生,乃至無知者、見者。雖空性一相,而顛倒多、不顛倒少;是故貴是性空不顛倒法。菩薩住此中,但破眾生妄想,不破眾生。
又無漏法,乃至八聖道分,雖是無漏,以生滅故,不如第一義。
「須菩提!是性空,一切諸佛唯有是道,更無異道。」何以故?諸佛皆求實智不壞不異法,雖有十力、四無所畏諸異法,不名為一道。所以者何?此皆是有為法,轉變無常故。是性空中,無眾生,亦無色等諸法。菩薩不為菩薩道故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但為性空故。
問曰:
何等是性空?何等是菩薩道?
答曰:
第一義中無分別,世諦中有分別。諸法實相名性空,餘布施等乃至八十隨形好是菩薩道。雖行是法,不為此法,為求性空故,是故說:「不為菩薩道故行。」
是性空,先亦性空,中、後亦性空;從本已來常空,無有作者;非是福德力故使空,亦非智慧力故使空,但性自爾故。諸佛賢聖以大福德、智慧方便力故,破眾生心中顛倒,令知性空。譬如虛空,性常清淨,不著垢闇;或時風雲闇翳,世人便言:「虛空不淨。」更有猛風吹除風雲,便言:「虛空清淨。」而虛空實無垢無淨。諸佛亦如是,以說法猛風,吹却顛倒雲翳,令得清淨,而諸法性常自無垢無淨。
是菩薩知一切法性空故,能行一切種種道度眾生;具足一切道,淨佛國土、教化眾生;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,
隨意壽命。
\n【相關】
空故得菩提,
空故學一切法,
空故發心\n【菩薩】
度一切眾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