空故發心

【經】卷87〈次第學品 75〉:   「是菩薩摩訶薩聞是已,作是念:『若一切法無所有性,得無所有故是佛,乃至得無所有故是須陀洹;我若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、若不得,一切法常無有性,我何以不發心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?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,一切眾生行於有相,當令住無所有中。』

【論】   爾時,次第學菩薩聞是法,以比智籌量決定,知諸法究竟必空,皆入佛所得實相中——所謂寂滅、無戲論相。我若得作佛、若不作佛,一等無異。   何以故?諸法實相不增不減,更無新法可得故;法亦不失;若度眾生,眾生畢竟空,本末不可得;我所願所作功德及成佛時神通力,皆如夢、如幻故,無一定實相,畢竟空。   得、不得雖同,我何以不發心作佛?

問曰:   若知諸法畢竟空無所有者,云何復言「我何以不發心作佛」? 答曰:   畢竟空,無所有,無所障礙,何妨發心作佛?   復次,若說畢竟空,滅諸戲論,云何障發心?若障即是有性,云何言「無所有性」?

問曰:   若不障發心,亦應不障不發心,菩薩何不安住而發心受諸勤苦? 答曰:   有人言:是菩薩有種種因緣應發心:或以多諸親屬知識皆不聞、不知、不得是諸法實相,是故今世、後世受諸苦惱;我幸有力,能使是人得離眾苦。譬如人得好良藥,親里知識受諸病苦,云何不與?是故菩薩雖知諸法性無所有,因親里故而發心,利益眾生。

【相關】眾生不知空故發心空故學一切法空故得菩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