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論】卷20〈序品 1〉:
法空者,諸法自相空。如佛告須菩提:「色、色相空,受、想、行、識,識相空。」
問曰:
眾生空,法不空,是可信;法自相空,是不可信。何以故?若法自相空,則無生無滅;無生無滅故,無罪無福;無罪無福故,何用學道?
答曰:
有法空故有罪福,若無法空,不應有罪福。何以故?若諸法實有自性,則無可壞。性相不從因緣生,若從因緣生,便是作法;若法性是作法,則可破。若言法性可作可破,是事不然!性名不作法,不待因緣有。諸法自性有,自性有則無生者,性先有故。若無生則無滅,生滅無故無罪福,無罪福故,何用學道?若眾生有真性者,則無能害、無能利,自性定故。如是等人,則不知恩義,破業果報。法空中亦無法空相,汝得法空,心著故,而生是難。是法空,諸佛以憐愍心,為斷愛結、除邪見故說。
復次,諸法實相能滅諸苦,是諸聖人真實行處。若是法空有性者,說一切法空時,云何亦自空?若無法空性,汝何所難?
\n【論】卷25〈序品 1〉:
問曰:
如般若波羅蜜中說五眾乃至十力、四無所畏、十八不共法皆空,今云何分別說其相?
答曰:
佛法中不可得空,於諸法無所礙;因是不可得空,說一切佛法、十二部經。譬如虛空無所有,而一切物皆依以長成。
復次,是十力、四無所畏,不以取相著心分別故,但為度眾生,知眾生從是因緣得解脫。譬如藥草,但為差病,不為求藥草相。如《中論》中說:\n 「若信諸法空, 是則順於理;\n 若不信法空, 一切皆違失。\n 若以無是空, 無所應造作,\n 未作已有業, 不作有作者。\n 如是諸法相, 誰能思量者?\n 唯有淨直心, 所說無依止,\n 離於有無見, 心自然內滅。」
\n【四大】
四大皆空\n【分類】
十八空,
十四空,
七空,
四空,
獨空\n【屬於】
大乘空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