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經】卷36〈習相應品 3〉: 舍利弗!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習應七空,所謂性空、自相空、諸法空、不可得空、無法空、有法空、無法有法空,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。
【論】 問曰: 何以不說住十八空,但說住七空,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? 答曰: 佛法中廣說則十八空,略說則七空。如廣說助道法則有三十七品,略說則七覺分。 復次,是七空多用利益眾生故。如「大空」、「無始空」,或時有眾生起是邪見,為是故說。 「性空」者,一切諸法性本末尚自空,何況現在!因緣尚空,何況果報!「自相空」者,諸法總相、別相盡觀其空,心則遠離。用是二空,諸法皆空,是名「諸法空」。 從「性空」故有相,「相空」故諸法皆空;諸法空故,更無所得,是名「不可得空」。 用是四種空破一切有法;若以有法、有相為過者,取於無法,是故說「無法空」。若以無法為非,還欲取有法,是故說「有法空」。 先說四空雖破有法,行者心則離有而存於無,是則說「無法空」。若說無法為非,心無所寄,還欲存有,是故略說「有法空」,以存有心薄故。 「無法有法空」者,行者以無法空為非,心還疑有;若心觀有還疑無法,是故有、無俱觀其空,如內外空觀。 以是故但說七空。
【屬於】大乘法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