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經】卷36〈習相應品 3〉:
「何以故?以有菩薩摩訶薩因緣故,世間諸善法生。」
「何等是善法?所謂十善道、五戒、八分成就齋,四禪、四無量心、四無色定,四念處、四正勤、四如意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覺分、八聖道分,盡現於世;以菩薩因緣故,六波羅蜜、十八空,佛十力、四無所畏、四無礙智、十八不共法、大慈、大悲、一切種智,盡現於世;以菩薩因緣故,有剎利大姓、婆羅門大姓、居士大家、四天王天、乃至非有想非無想天,皆現於世;以菩薩因緣故,有須陀洹、斯陀含、阿那含、阿羅漢、辟支佛、佛,皆現於世。」
\n【論】
問曰:
聲聞、辟支佛因緣故,亦使世間得善法,何以但說菩薩能令世間有善法?
答曰:
因聲聞、辟支佛世間有善法者,亦皆由菩薩故有。若菩薩不發心者,世間尚無佛道,何況聲聞、辟支佛!佛道是聲聞、辟支佛根本故。
復次,雖因聲聞、辟支佛有善法,少,以少故不說。尚不說聲聞、辟支佛,何況外道諸師!
問曰:
以菩薩因緣故有善法於世,可爾;剎利大姓、婆羅門大姓、居士大家,若世無菩薩亦有此貴姓,云何言皆從菩薩生?
答曰:
以菩薩因緣故,世間有五戒、十善、八齋等;是法有上、中、下:上者得道,中者生天,下者為人,故有剎利大姓、婆羅門大姓、居士大家。
問曰:
若世無菩薩,世間亦有五戒、十善、八齋、剎利等大姓!
答曰:
菩薩受身種種,或時受業因緣身、或受變化身,於世間教化,說諸善法及世界法、王法、世俗法、出家法、在家法、種類法居家法,憐愍眾生、護持世界,雖無菩薩法,常行世法。以是因緣故,皆從菩薩有。
問曰:
菩薩清淨、行大慈悲,云何說世俗諸雜法?
答曰:
有二種菩薩:一者、行慈悲直入菩薩道;二者、敗壞菩薩,亦有悲心,治以國法,無所貪利,雖有所惱,所安者多,治一惡人,以成一家——如是立法,人雖不名為清淨菩薩,得名敗壞菩薩。以是因緣故,皆由菩薩有。
世間諸富貴皆從二乘道有;二乘道從佛有;佛因菩薩有。
若無菩薩說善法者,世間無有天道、人道、阿修羅道,無有樂受、不苦不樂受,但有苦受,常有地獄啼哭之聲。菩薩如是大利益故,云何不名為世間作福田!

\n【相關】
因菩薩有樂\n【菩薩】
度一切眾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