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經】卷40〈歎度品 5〉: 因菩薩來故,出生人道、天道,剎利大姓、婆羅門大姓、居士大家、轉輪聖王、四天王天乃至阿迦尼吒天;出生須陀洹乃至阿羅漢、辟支佛、諸佛。因菩薩來故,世間便有飲食、衣服、臥具、房舍、燈燭、摩尼、真珠、毘琉璃、珊瑚,金銀等諸寶物生。舍利弗!世間所有樂具,若人中、若天上、若離欲樂,是一切樂具,皆由菩薩有。何以故?舍利弗!菩薩摩訶薩行菩薩道時,住六波羅蜜,自行布施,亦以布施成就眾生;乃至自行般若波羅蜜,亦以般若波羅蜜成就眾生。舍利弗!是故菩薩摩訶薩為安樂一切眾生故出現於世。」
【論】卷40〈歎度品 5〉: 問曰: 若因菩薩,有飲食等及諸寶物,人何以力作求生,受諸辛苦乃得? 答曰: 飢餓劫時,人雖設其功力,亦無所得,以眾生罪重故。菩薩世世讚歎布施、持戒、善心,是三福因緣故有上、中、下。上者,念便即得;中者,人中尊重,供養自至;下者,施功力乃得。以是故說「因菩薩得」,實而不虛。 樂因緣甚多,不可稱計;今佛略說:「天樂、人樂、涅槃樂,皆由菩薩得。」 此中佛自說:「菩薩住六波羅蜜,自行布施,亦教眾生行布施。」雖眾生自行布施,無菩薩教導,則不能行。
問曰: 除解脫樂,此二種樂是眾生生結使處;貪欲因緣故生恚,菩薩何以教導此結使因緣? 答曰: 菩薩無咎!所以者何?菩薩慈悲清淨心,與眾生樂因緣,教修福事;若眾生不能清淨行福德者,於菩薩何咎!如人好心作井,盲人墮中而死,作者無罪!如人設好食施人,不知量者,多食致患,施者無罪! 復次,若諸佛菩薩,不教眾生作福德因緣,則無天、無人、無阿修羅;但長三惡道,無從罪得出者。 復次,眾生樂因緣故生貪,貪因緣故生恚,恚因緣故生苦,苦因緣故生罪;今欲免眾生於第五罪中,是故與樂。 復次,非定樂因緣生貪欲。或正憶念故,樂為善福因緣;邪憶念故生貪欲。今為正憶念樂故,令生福德因緣。 復次,唯佛一人無錯無失。是菩薩未成就佛道、未得佛眼故,以三種樂故教化可度眾生;諸佛但以解脫樂教化眾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