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論】卷93〈畢定品 83〉: 復次,佛心中一切眾生、一切法皆畢定;人以智不及故,名為不畢定。佛知雖無量阿僧祇劫積大功德,必退作小乘者;亦知微細蜫虫雖未有善心,過爾所劫發心,後當作佛。定知一切法皆如是,從是因、得是果,是故名「佛,一切法中無礙」,以畢定知故。 復次,須菩提聞《法華經》中說:「於佛所作少功德,乃至戲笑一稱南無佛,漸漸必當作佛」
(中略)佛答:「菩薩是畢定。」 須菩提心以入涅槃為畢定,是故問:「為何道中畢定?」 佛答:「非畢定二乘,但於大乘中畢定。」 求佛道者,有上、中、下,是故問:「為初發意?為阿鞞跋致?為最後身畢定?」 須菩提意謂為:阿鞞跋致已上,畢定住佛道中故。 佛答:「三種菩薩皆畢定。」——「畢定」者,必當作佛。
(中略)懈怠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牢固者,如是人應從聲聞道得度而不求聲聞,久於生死中受苦,是故說「發心如恒河沙,得阿鞞跋致者若一、若二」。眾生聞是已,能堪受眾苦者,畢定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;若不能者,取聲聞、辟支佛道。 有人堪任得佛而大悲心薄、自愛身重;此人聞佛難得,多有退者,作是念:「我或不能得佛,不如早取涅槃,何用世世受勤苦為!」為是人故,說「一切菩薩乃至初發心皆畢定」,如《法華經》中說。
問曰: 若菩薩皆畢定,佛何以故種種呵二乘,不聽菩薩取二乘證? 答曰: 求佛道者應遍知法性,是人畏老、病、死故,於法性少分取證,便自止息,捨佛道、不度眾生,諸佛菩薩之所呵責:「汝欲捨去,會不得離,得阿羅漢證時,不求諸菩薩深三昧!又不廣化眾生,是則迂迴,於佛道稽留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