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經】卷38〈往生品 4〉: 舍利弗白佛言:「世尊!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,能如是習相應者,從何處終來生此間?從此間終,當生何處?」 佛告舍利弗:「是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,能如是習相應者,或從他方佛國來生此間,或從兜率天上來生此間,或從人道中來生此間。 「舍利弗!從他方佛國來者,疾與般若波羅蜜相應;與般若波羅蜜相應故,捨身來生此間;諸深法要皆現在前,後還與般若波羅蜜相應,在所生處常值諸佛。 「舍利弗!有一生補處菩薩,兜率天上終,來生是間;是菩薩不失六波羅蜜,隨所生處,一切陀羅尼門、諸三昧門,疾現在前。 「舍利弗!有菩薩人中命終,還生人中者,除阿毘跋致;是菩薩根鈍,不能疾與般若波羅蜜相應;諸陀羅尼門、三昧門,不能疾現在前。」
【論】 佛以三事答:一、從他方佛國來生;二、從兜率天上來;三、從人道中來。 問曰: 如從他方佛國來者,以遠故,舍利弗不知;兜率天上、人道中來者,何以不知? 答曰: 舍利弗不知他方佛國來者故問;佛為如所應分別,答有三處來。
問曰: 世間有六道,何以故於天中別說兜率天來,人道中不分別處所,他方佛國來者亦不分別天道、人道? 答曰: 六趣中,三是惡道;惡道中來,受苦因緣心鈍故,不任得道,是故不說。
問曰: 三惡道中來,亦有得道者,如舍利弗大弟子牛足比丘,五百世牛中生,末後得人身,足猶似牛,而得阿羅漢道。復有摩偷婆尸他比丘,五百世生獼猴中,末後得人身,得三明、六神通阿羅漢,猶好跳躑,以有餘習故。如是等皆得道,何以言不任? 答曰: 雖有得者,少不足言。又此人先世深種涅槃善根,小有謬錯,故墮惡道中;償罪既畢,涅槃善根熟故,得成道果。 此中不說聲聞道,但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前身、後身次第。譬如從垢心起,不得次第入無漏,中間必有善有漏心,以無漏心貴故。言於三惡道出,不任次第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;天、人、阿修羅,則不然。 \{\{31CDE7C6.jpg\}\}
「阿難!若有善男子能行是深般若波羅蜜,當知是人人道中來,或兜率天上來。」 所以者何?三惡道中罪苦多故,不得行深般若;欲界天著淨妙五欲,心則狂惑不能行;色界天深著禪定味,故不能行;無色界無形,故不能行;鬼神道眼根等利,諸煩惱覆心,故不能專行深般若。 人道中,苦差三惡道,樂不如諸天,眼等諸根濁重,身多地種,故能制苦樂意而行般若。 兜率天上,常有一生補處菩薩,彼中諸天常聞說般若,五欲雖多,法力勝。 是故說二處來。 若從他方佛世界來,若此間有般若波羅蜜處來。
【經】卷71〈大事起品 50〉: 須菩提白佛言:「世尊!若菩薩摩訶薩聞是深般若波羅蜜即時信解者,從何處終來生是間?」 佛告須菩提:「若菩薩摩訶薩聞是深般若波羅蜜即時信解,不沒、不却、不難、不疑、不悔,歡喜樂聽,聽已憶念,終不遠離是深般若波羅蜜,若行、若住、若坐、若臥,終不廢忘,常隨法師。譬如新生犢子不離其母;菩薩摩訶薩亦如是,為聞深般若波羅蜜故,終不遠離法師,乃至得是深般若波羅蜜,口誦、心解,正見通達。須菩提!當知是菩薩從人道中終還生是間人中。何以故?是求佛道者前世時聞深般若波羅蜜,書、持、恭敬、尊重、讚歎、華香乃至幡蓋供養。以是因緣故,人中命終還生人中,聞是深般若波羅蜜,即時信解。」 須菩提白佛言:「世尊!頗有菩薩摩訶薩如是功德成就,他方世界供養諸佛,於彼命終來生是間,聞深般若波羅蜜即時信解,書、持、讀、誦、正憶念,有是者不?」 佛言:「有!菩薩如是功德成就,他方世界供養諸佛,於彼命終,來生是間,聞是深般若波羅蜜,即時信解,書、持、讀、誦、說、正憶念。何以故?是菩薩摩訶薩從他方諸佛所聞是深般若波羅蜜,信解、書、持、讀、誦、說、正憶念,於彼間終,來生此間,當知是人是先世功德成就。 「復次,須菩提!有菩薩從彌勒菩薩摩訶薩聞是深般若波羅蜜,以是善根因緣故,來生此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