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經】卷44〈句義品 12〉: 「不生、不住、不滅,若染盡、瞋盡、癡盡,如、不異、法相、法性、法住、實際,是名無為法。」
【論】 與有為相違,是為「無為法」。復次,滅三毒等諸煩惱,五眾等不次第相續;如、法相、法性、法住、實際等,是名「無為法」。
問曰: 色如,色不離如,如不離色;色是有為,云何是無為? 答曰: 色有二種:一者、凡夫肉眼憶想分別色;二者、聖人心所知色實相如涅槃。凡夫人所知色,名為色;是色入如中,更不生不滅。如有為雖是五眾,而有種種名字,所謂十二入、十八界、因緣等。無為法雖有三種,亦種種分別名字,所謂如、法相、法住、實際等。 \{\{624BD462.jpg\}\}
【經】卷59〈校量舍利品 37〉: 「云何名無為諸法法相?若法無生無滅、無住無異、無垢無淨、無增無減諸法自性。云何名諸法自性?諸法無所有性,是諸法自性,是名無為諸法相。」
【論】卷63〈信謗品 41〉: 復次,諸法多無量故,略說有為、無為。有為法實相,即是無為法。知淨行者,於諸法中,求常、樂、我、淨不可得。若不可得,是為實知有為法;實知不可得,即是無為法,是故說「有為法淨故無為法清淨」。 復次,因有為法故知無為法;聖人得是無為法,說有為法相,是故說「有為法清淨故無為法清淨,無為法清淨故有為法清淨」。
【論】卷77〈等學品 63〉: 無為性者,所謂如、法性、實際、涅槃。
【論】卷80〈六度相攝品 68〉: 無為有二種:一者、無相、寂滅、無戲論,如涅槃;二者、相待「無」,因「有」而生。如廟堂上無馬,能生無心;此無心是生諸煩惱因緣,云何是無為法? 是菩薩不見此有、無等法,但見諸法如、法性、實際。 \{\{F127451F.jpg\}\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