摩訶衍出處

【經】卷50〈出到品 21〉:   佛告須菩提:「汝所問『是乘何處出,至何處住』者。」佛言:「是乘從三界中出,至薩婆若中住,以不二法故。何以故?摩訶衍薩婆若,是二法共,不合、不散,無色、無形、無對,一相所謂無相。   「若人欲使實際出,是人為欲使無相法出;若人欲使如、法性、不可思議性出,是人為欲使無相法出。   「若人欲使色空出,是人為欲使無相法出;若人欲使受、想、行、識空出,是人為欲使無相法出。何以故?須菩提!色空相不出三界,亦不住薩婆若;受、想、行、識空相不出三界,亦不住薩婆若。所以者何?色、色相空,受、想、行,識、識相空故。   「若人欲使眼空出,是人為欲使無相法出;若人欲使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空出,是人為欲使無相法出;若人欲使乃至意觸因緣生受空出,是人為欲使無相法出。何以故?須菩提!眼空不出三界,亦不住薩婆若;乃至意觸因緣生受空不出三界,亦不住薩婆若。所以者何?眼、眼相空,乃至意觸因緣生受、意觸因緣生受相空故。   「若人欲使夢出,是人為欲使無相法出;若人欲使幻、焰、響、影、化出,是人為欲使無相法出。何以故?須菩提!夢相不出三界,亦不住薩婆若;幻、焰、響、影、化相亦不出三界,亦不住薩婆若。   「須菩提!若人欲使檀波羅蜜出,是人為欲使無相法出;若人欲使尸羅波羅蜜、羼提波羅蜜、毘梨耶波羅蜜、禪波羅蜜、般若波羅蜜出,是人為欲使無相法出。何以故?檀波羅蜜相不出三界,亦不住薩婆若;尸羅波羅蜜乃至般若波羅蜜不出三界,亦不住薩婆若。所以者何?檀波羅蜜、檀波羅蜜相空,尸羅波羅蜜、羼提波羅蜜、毘梨耶波羅蜜、禪波羅蜜,般若波羅蜜、般若波羅蜜相空故。   「若人欲使內空出乃至無法有法空出,是人為欲使無相法出。何以故?須菩提!內空相乃至無法有法空相,不出三界,亦不住薩婆若。所以者何?內空、內空性空,乃至無法有法空、無法有法空性空故。   「若人欲使四念處出,是人為欲使無相法出。何以故?四念處性不出三界,亦不住薩婆若。所以者何?四念處、四念處性空故。若人欲使四正勤、四如意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覺分、八聖道分出,是人為欲使無相法出。何以故?八聖道分性,不出三界,亦不住薩婆若。所以者何?八聖道分、八聖道分性空故。乃至十八不共法亦如是。   「須菩提!若人欲使阿羅漢出生處,是人為欲使無相法出;若人欲使辟支佛出生處,是人為欲使無相法出;若人欲使多陀阿伽度、阿羅訶、三藐三佛陀出生處,是人為欲使無相法出。何以故?須菩提!阿羅漢性、辟支佛性、佛性不出三界,亦不住薩婆若。所以者何?阿羅漢、阿羅漢性空,辟支佛、辟支佛性空,佛、佛性空故。若人欲使須陀洹果、斯陀含果、阿那含果、阿羅漢果、辟支佛道、佛道、一切種智出,是人為欲使無相法出,如上說。   「若人欲使名字、假名、施設、相、但有語言出,是人為欲使無相法出。何以故?名字空,不出三界,亦不住薩婆若。所以者何?名字相,名字相空故,乃至施設亦如是。   「若人欲使不生不滅法、不垢不淨、無作法出,是人為欲使無相法出。何以故?不生乃至無作法性不出三界,亦不住薩婆若。所以者何?不生性乃至無作性,性空故。   「須菩提!以是因緣故,摩訶衍從三界中出,至薩婆若中住,不動法故。」

【論】「是乘何處出,至何處住」者,佛答:「是乘從三界中出,至薩婆若中住。」

問曰:   是乘為是佛法?為是菩薩法?若是佛法,云何從三界出?若是菩薩法,云何薩婆若中住? 答曰:   是乘是菩薩法,乃至金剛三昧;是諸功德清淨,變為佛法。是乘有大力,能有所去,直以至佛,更無勝處可去,故言「住」。譬如劫盡火燒三千世界,勢力甚大,更無所燒,故便自滅;摩訶衍亦如是,斷一切煩惱,集諸功德,盡其邊際,更無所斷,更無所知,更無所集故,便自歸滅。

  「不二法」者,斷諸菩薩著故說。此中佛自說:「大乘、薩婆若,是二法不一故不合,不異故不散;六情所知盡虛妄故,無色、無形、無對、一相。」

問曰:   先言「不一故不合」,今何以言「一相」? 答曰:   此中言「一相,所謂無相」,無相則無有出至佛道;為引導凡夫人故,說言「一相」。

  「實際」者,是諸法末後實相,無出無入;若有狂人欲使實際出至佛道者,此人則欲使無相法出。(中略)

  若人欲使空中出,此人則欲使無相法中出。此中佛自說:「五眾空相,不能出三界,不能至薩婆若,五眾中五眾相空故,十二入乃至意觸因緣生受空亦如是。」   夢等空譬喻,亦如是;自相空故,無出無至。   若人欲使六波羅蜜出,此人則為欲使無相法出。何以故?六波羅蜜因緣和合故無自性,自性無故空。菩薩著六波羅蜜,墮邪道,故為說空。十八空乃至一切種智,亦如是。

問曰:   六波羅蜜有道俗,俗可著故可說空;出世間六波羅蜜、三十七品乃至十八不共法,無所著故,何以說空? 答曰:   諸菩薩漏未盡,以福德、智慧力故行是法,或取相愛著故。凡夫法虛妄顛倒,此法從凡夫法邊生,云何是實?以是故,佛說是亦空,以喻無相法。

  是大乘即是無相,無相云何有出、有至?   諸法皆空,但有名字、相、假名、語言;今名字等亦空,以喻無相,第一義中不可得;世俗法中有相。名字等假名相義,如先說。   用如是法,從三界出,至薩婆若中住;非是實法,亦無所動。

【勝義】摩訶衍無住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