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道

【論】卷6〈序品 1〉:   如偈說:  「若法因緣生,  是法性實空;   若此法不空,  不從因緣有。   譬如鏡中像,  非鏡亦非面,   亦非持鏡人,  非自非無因。   非有亦非無,  亦復非有無,   此語亦不受,  如是名中道。」(中略)

  如偈說:  「因緣生法,  是名空相,  亦名假名,   亦名中道。  若法實有,  不應還無;   今無先有,  是名為斷。  不常不斷,   亦不有無;  心識處滅,  言說亦盡。」

【論】卷46〈摩訶衍品 18〉:   行者以有為患,用空破有;心復貴空,著於空者,則墮斷滅。以是故,行是空以破有,亦不著空;離是二邊,以中道行是十八空,以大悲心為度眾生,是故十八空後皆言非常非滅,是名摩訶衍。若異此者,則是戲論狂人,於佛法中空無所得;如人於珍寶聚中取水精珠,眼見雖好,價無所直。

【論】卷80〈無盡方便品 67〉:   若人但觀畢竟空,多墮斷滅邊;若觀有,多墮常邊。離是二邊故,說十二因緣空。何以故?若法從因緣和合生,是法無有定性;若法無定性,即是畢竟空寂滅相。離二邊故,假名為中道。

【論】卷93〈淨佛國土品 82〉:   又復,若行者離五欲修苦行,則增長瞋恚;又復,憶念五欲,則生煩惱,爾時則無所向。是故佛言:「捨苦樂,用智慧,處中道。」

【無我】說我無我 【相關】不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