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智度論辭典:菩薩位

菩薩位

【論】卷27〈序品 1〉:
  「菩薩位」者,無生法忍是。得此法忍,觀一切世間空,心無所著,住諸法實相中,不復染世間。
  復次,般舟般三昧,是菩薩位。得是般舟般三昧,悉見現在十方諸佛,從諸佛聞法,斷諸疑網;是時菩薩心不動搖,是名菩薩位。
  復次,菩薩位者,具足六波羅蜜,生方便智,於諸法實相亦不住;自知自證,不隨他語,若魔作佛形來,心亦不惑。
  復次,入菩薩法位力故,得名阿鞞跋致菩薩。
  復次,菩薩摩訶薩入是法位中,不復墮凡夫數,名為得道人:一切世間事欲壞其心,不能令動;閉三惡趣門,墮諸菩薩數中,初生菩薩家,智慧清淨成熟。
  復次,住頂不墮,是名菩薩法位,如〈學品〉中說:「上位菩薩不墮惡趣;不生下賤家;不墮聲聞、辟支佛地;亦不從頂墮。」(中略)


  復次,上位菩薩得無等等心,亦不自高,知心相真空,諸有無等戲論滅。

問曰:
  何以故聲聞法中名為「正位」,此菩薩法中位但名「位」?
答曰:
  若言「正位」亦無咎。所以者何?若言「菩薩法位」,是則為正;聲聞法中但言「位」,不言「聲聞位」,以是故言「正位」。
  復次,學聲聞人,無大慈悲心、智慧不利故,未生厭心,多求諸法,生種種邪見疑悔;菩薩摩訶薩大慈愍一切故,多求度脫眾生老、病、死苦,不求分別種種戲論。譬如長者有一子,愛之甚重,其子得病,但求良藥能差病者,不求分別諸藥名字,取之時節,合和分數。以是故,諸菩薩從果觀十二因緣,不從因觀;見多者從因觀,愛多者從果觀。
  諸聲聞人因邪位故有正位;菩薩邪位薄故,但名「菩薩位」。

問曰:
  聲聞法中從苦法忍,乃至道比忍,名為正位。如《經》中說:「三惡道中不可得三事,所謂正位、聖果、漏盡。破戒、邪見、五逆罪等,亦如是。」從得何法,名為菩薩位?(中略:四法入菩薩位
\n【論】卷41〈勸學品 8〉:
  於柔順忍、無生忍中間所有法,名為「頂」;住是頂,上直趣佛道,不復畏墮。譬如聲聞法中,煖、忍中間名為頂法。(中略)
  頂增長堅固,名為「菩薩位」。入是位中,一切結使,一切魔民,不能動搖。亦名「無生法忍」。所以者何?異於「生」故;愛等結使、雜諸善法,名為「生」。

\n【經】卷88〈六喻品 77〉:
  須菩提白佛言:「世尊!云何菩薩摩訶薩位?云何非位?」
  「須菩提!一切有所得是非菩薩位,一切無所得是菩薩位。」
  「世尊!何等是有所得?何等是無所得?」
  「須菩提!色是有所得,受、想、行、識是有所得,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乃至一切種智有所得,是非菩薩位。須菩提!菩薩位者,是諸法不可示、不可說。何等法不可示、不可說?若色乃至一切種智。何以故?須菩提!色性是不可示、不可說,乃至一切種智性是不可示、不可說。須菩提!如是名菩薩位。是菩薩入位中,一切禪定、三昧具足,尚不隨禪定、三昧力生,何況住婬、怒、癡,於中起罪業生!菩薩但住如幻法中饒益眾生,亦不得眾生及如幻法。若無所得,是時,能成就眾生、淨佛國土。如是,須菩提!是名菩薩具足無相禪波羅蜜,乃至能轉法輪,所謂不可得法輪。
\n【論】卷94〈四諦品 84〉:
  須菩提復問:「云何菩薩通達得實諦,過聲聞、辟支佛地,入菩薩位?」
  佛答:「若菩薩思惟籌量求諸法,無有一法可得定相,見一切法皆空——若在四諦、若不在四諦。非四諦者,虛空、非數緣盡;餘在四諦。若觀如是法空,爾時,入菩薩位。」

問曰:
  何以不說「空亦空觀,入菩薩位」?
答曰:
  不須是說。何以故?若說「諸法空」即是空,空亦空;若是空、不空,不名為「一切空」。是故行是空,得入菩薩位。菩薩住是性地中,不墮頂。性地者,所謂菩薩法位。
\n【相關】菩薩四加行
  • 大智度論辭典/菩薩位.txt
  • 上一次變更: 2025/06/30 11:47
  • 127.0.0.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