持戒福

【論】卷13〈序品 1〉
  若下持戒生人中,中持戒生六欲天中,上持戒又行四禪、四空定,生色、無色界清淨天中。
  上持戒有三種:下清淨持戒得阿羅漢,中清淨持戒得辟支佛,上清淨持戒得佛道。
  不著、不猗,不破、不缺,聖所讚愛,如是名為上清淨持戒。
  若慈愍眾生故,為度眾生故,亦知戒實相故,心不猗著;如此持戒,將來令人至佛道,如是名為得無上佛道戒。

  若人求大善利,當堅持戒,如惜重寶,如護身命。何以故?譬如大地,一切萬物有形之類,皆依地而住;戒亦如是,戒為一切善法住處。(中略)
  復次,譬如無足欲行,無翅欲飛,無船欲渡,是不可得;若無戒欲得好果,亦復如是。
  若人棄捨此戒,雖山居苦行,食果服藥,與禽獸無異。
  或有人但服水為戒,或服乳,或服氣;或剃髮,或長髮,或頂上留少許髮;或著袈裟,或著白衣,或著草衣,或木皮衣;或冬入水,或夏火炙;若自墜高巖,若於恒河中洗;若日三浴,再供養火;種種祠祀,種種呪願,受行苦行。以無此戒,空無所得。
  若有人雖處高堂大殿,好衣美食,而能行此戒者,得生好處及得道果。若貴若賤、若小若大,能行此淨戒,皆得大利。
  若破此戒,無貴無賤、無大無小,皆不得隨意生善處。

  復次,破戒之人,譬如清涼池而有毒蛇,不中澡浴;亦如好華果樹,而多逆刺。
  若人雖在貴家生,身體端政,廣學多聞,而不樂持戒,無慈愍心,亦復如是。如偈說:\n 「貴而無智則為衰,  智而憍慢亦為衰,\n  持戒之人而毀戒,  今世後世一切衰!」
  人雖貧賤而能持戒,勝於富貴而破戒者。
  華香、木香不能遠聞;持戒之香,周遍十方。

  持戒之人,具足安樂,名聲遠聞,天、人敬愛,現世常得種種快樂。
  若欲天上、人中、富貴、長壽,取之不難;持戒清淨,所願皆得。
  持戒之人,具足安樂,名聲遠聞,天、人敬愛,現世常得種種快樂。
  若欲天上、人中、富貴、長壽,取之不難;持戒清淨,所願皆得。

  復次,持戒之人,見破戒人刑獄考掠,種種苦惱,自知永離此事,以為欣慶。
  若持戒之人,見善人得譽,名聞快樂,心自念言:如彼得譽,我亦有分。
  持戒之人,壽終之時,刀風解身,筋脈斷絕,自知持戒清淨,心不怖畏。
  如偈說:\n 「大惡病中,  戒為良藥;  大恐怖中,\n  戒為守護;  死闇冥中,  戒為明燈;\n  於惡道中,  戒為橋樑;  死海水中,\n  戒為大船。」

  復次,持戒之人,常得今世人所敬養,心樂不悔,衣食無乏,死得生天,後得佛道。
  持戒之人,無事不得;破戒之人,一切皆失。
  譬如有人常供養天,其人貧窮,一心供養,滿十二歲,求索富貴。天愍此人,自現其身而問之曰:「汝求何等?」答言:「我求富貴,欲令心之所願,一切皆得!」
  天與一器,名曰德瓶,而語之言:「所須之物,從此瓶出。」其人得已,應意所欲,無所不得。得如意已,具作好舍,象馬、車乘,七寶具足,供給賓客,事事無乏。
  客問之言:「汝先貧窮,今日所由得如此富?」
  答言:「我得天瓶,瓶能出此種種眾物,故富如是。」
  客言:「出瓶見示,并所出物!」
  即為出瓶,瓶中引出種種眾物。其人憍泆,立瓶上舞,瓶即破壞,一切眾物亦一時滅。
  持戒之人,亦復如是,種種妙樂,無願不得;若人破戒,憍泆自恣,亦如彼人破瓶失物。

  復次,持戒之人,名稱之香,今世、後世周滿天上及在人中。
  復次,持戒之人,人所樂施,不惜財物,不修世利而無所乏;得生天上、十方佛前,入三乘道而得解脫。唯種種邪見持戒,後無所得。
  復次,若人雖不出家,但能修行戒法,亦得生天。
  若人持戒清淨,行禪智慧,欲求度脫老、病、死苦,此願必得。
  持戒之人,雖無兵仗,眾惡不加;持戒之財,無能奪者;持戒親親,雖死不離;持戒莊嚴,勝於七寶。以是之故,當護於戒,如護身命,如愛寶物。
  破戒之人,受苦萬端,如向貧人破瓶失物,以是之故應持淨戒。
  復次,持戒之人,觀破戒人罪,應自勉勵,一心持戒。
\n【五戒】五戒天福
  • 大智度論辭典/持戒福.txt
  • 上一次變更: 2025/06/30 11:47
  • 127.0.0.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