願得清淨佛土
【論】卷7〈序品 1〉:
諸菩薩見諸佛世界無量嚴淨,發種種願。
有佛世界都無眾苦,乃至無三惡之名者;菩薩見已,自發願言:我作佛時,世界無眾苦,乃至無三惡之名,亦當如是。
有佛世界七寶莊嚴,晝夜常有清淨光明,無有日月;便發願言:我作佛時,世界常有嚴淨光明,亦當如是。
有佛世界一切眾生皆行十善,有大智慧,衣被飲食,應念而至;便發願言:我作佛時,世界中眾生,衣被飲食,亦當如是。
有佛世界純諸菩薩,如佛色身三十二相,光明徹照,乃至無有聲聞、辟支佛名,亦無女人;一切皆行深妙佛道,遊至十方,教化一切;便發願言:我作佛時,世界中眾生,亦當如是。
如是等無量佛世界種種嚴淨,願皆得之。
\n【論】卷65〈無作實相品 43〉:
如是人能實修行般若波羅蜜,以法禮佛、自得實法利益故,能利益眾生;能自離惡,能令眾生離惡,故得「淨佛世界」。
\n【經】卷75〈夢中入三昧品 58〉:
佛告須菩提:「有菩薩摩訶薩行檀波羅蜜時,若見眾生飢寒凍餓、衣服弊壞,菩薩當作是願:『我隨爾所時行檀波羅蜜,我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,令我國土眾生無如是事!衣服、飲食資生之具,當如四天王天、三十三天、夜摩天、兜率陀天、化樂天、他化自在天!』須菩提!菩薩摩訶薩作如是行,能具足檀波羅蜜,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
「復次,須菩提!菩薩摩訶薩行尸羅波羅蜜時,見眾生殺生乃至邪見,短壽、多病、顏色不好、無有威德、貧乏財物、生下賤家、形殘醜陋,當作是願:『我隨爾所時行尸羅波羅蜜,如我得佛時,令我國土眾生無如是事!』須菩提!菩薩摩訶薩作如是行,能具足尸羅波羅蜜,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(中略)
「復次,須菩提!菩薩摩訶薩行六波羅蜜時,應作是願:若我國土有量,當作是願:『我隨爾所時行六波羅蜜,淨佛世界、成就眾生;我作佛時,令我一國土如恒河沙等諸佛世界。』
\n【論】
菩薩過聲聞、辟支佛地,得無生法忍、授記,更無餘事,唯行淨佛世界、成就眾生。今說淨佛世界因緣,見不淨世界相,願我國土無如是事,是故次第說是事。
菩薩行檀波羅蜜時,若見眾生飢渴,衣服弊壞,即作念言:「我今福德、智慧未成就,不能給足眾生所須;若我但行慈悲心,則於眾生無益,我當爾所時,深行三種福德,住三種福德中,能令貧窮眾生皆得滿足:若作轉輪聖王,若作天王,若作神通聖人;則能多引導眾生,破其堅貪,令住布施。」以是眾生布施,乃至菩薩布施因緣故,後成佛時,國土中無有貧窮者,心生隨意所得,如欲界第六天所有諸物。菩薩如是隨爾所時,積集檀波羅蜜功德故,充滿一切。何以故?一切有為法屬因緣,行善因緣具足故,皆隨意得果報。

復次,眾生破尸羅波羅蜜因緣故,短命、多病、無有威德等;菩薩作是願:「我自具足持戒,亦教眾生令持戒。」
餘殘諸願亦如是,隨義分別。
\n【相關】菩薩淨佛國土\n【十地】三地淨佛世界,七地不念眾生,八地觀諸佛國,八地莊嚴其國,八地淨佛世界,九地受無邊世界分\n【屬於】菩薩發願
諸菩薩見諸佛世界無量嚴淨,發種種願。
有佛世界都無眾苦,乃至無三惡之名者;菩薩見已,自發願言:我作佛時,世界無眾苦,乃至無三惡之名,亦當如是。
有佛世界七寶莊嚴,晝夜常有清淨光明,無有日月;便發願言:我作佛時,世界常有嚴淨光明,亦當如是。
有佛世界一切眾生皆行十善,有大智慧,衣被飲食,應念而至;便發願言:我作佛時,世界中眾生,衣被飲食,亦當如是。
有佛世界純諸菩薩,如佛色身三十二相,光明徹照,乃至無有聲聞、辟支佛名,亦無女人;一切皆行深妙佛道,遊至十方,教化一切;便發願言:我作佛時,世界中眾生,亦當如是。
如是等無量佛世界種種嚴淨,願皆得之。
\n【論】卷65〈無作實相品 43〉:
如是人能實修行般若波羅蜜,以法禮佛、自得實法利益故,能利益眾生;能自離惡,能令眾生離惡,故得「淨佛世界」。
\n【經】卷75〈夢中入三昧品 58〉:
佛告須菩提:「有菩薩摩訶薩行檀波羅蜜時,若見眾生飢寒凍餓、衣服弊壞,菩薩當作是願:『我隨爾所時行檀波羅蜜,我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,令我國土眾生無如是事!衣服、飲食資生之具,當如四天王天、三十三天、夜摩天、兜率陀天、化樂天、他化自在天!』須菩提!菩薩摩訶薩作如是行,能具足檀波羅蜜,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
「復次,須菩提!菩薩摩訶薩行尸羅波羅蜜時,見眾生殺生乃至邪見,短壽、多病、顏色不好、無有威德、貧乏財物、生下賤家、形殘醜陋,當作是願:『我隨爾所時行尸羅波羅蜜,如我得佛時,令我國土眾生無如是事!』須菩提!菩薩摩訶薩作如是行,能具足尸羅波羅蜜,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(中略)
「復次,須菩提!菩薩摩訶薩行六波羅蜜時,應作是願:若我國土有量,當作是願:『我隨爾所時行六波羅蜜,淨佛世界、成就眾生;我作佛時,令我一國土如恒河沙等諸佛世界。』
\n【論】
菩薩過聲聞、辟支佛地,得無生法忍、授記,更無餘事,唯行淨佛世界、成就眾生。今說淨佛世界因緣,見不淨世界相,願我國土無如是事,是故次第說是事。
菩薩行檀波羅蜜時,若見眾生飢渴,衣服弊壞,即作念言:「我今福德、智慧未成就,不能給足眾生所須;若我但行慈悲心,則於眾生無益,我當爾所時,深行三種福德,住三種福德中,能令貧窮眾生皆得滿足:若作轉輪聖王,若作天王,若作神通聖人;則能多引導眾生,破其堅貪,令住布施。」以是眾生布施,乃至菩薩布施因緣故,後成佛時,國土中無有貧窮者,心生隨意所得,如欲界第六天所有諸物。菩薩如是隨爾所時,積集檀波羅蜜功德故,充滿一切。何以故?一切有為法屬因緣,行善因緣具足故,皆隨意得果報。

復次,眾生破尸羅波羅蜜因緣故,短命、多病、無有威德等;菩薩作是願:「我自具足持戒,亦教眾生令持戒。」
餘殘諸願亦如是,隨義分別。
\n【相關】菩薩淨佛國土\n【十地】三地淨佛世界,七地不念眾生,八地觀諸佛國,八地莊嚴其國,八地淨佛世界,九地受無邊世界分\n【屬於】菩薩發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