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如法性實際故知略廣相
【論】卷82〈大方便品 69〉:
須菩提問:「云何菩薩、知一切法略、廣相?」
佛答:「若知諸法如如相者,所謂不生、不滅、不住異。」
問曰:
若如一相、無生相,云何菩薩知是如故,知諸法總相、別相?總相、別相,即是略、廣相。
答曰:
如名諸法實相,常住不壞,不隨諸觀。菩薩得是如,即破無明邪見等諸顛倒;是人得實法故,一切世間法總相、別相,了了知。先凡夫時智慧眼病,以無明顛倒覆故,不能實知。
問曰:
實法相者,所謂空、無相、無作,諸智滅;云何言「得如實相故,了了知諸法總相、別相」?
答曰:
我已先答,而汝於如中取相故,復作是難;汝若知如,不應作是難。是如畢竟無相故,不妨知諸法總相、別相,以智慧明了了故。復次,譬如人年既長大,乃知小時所行皆愚癡可笑。菩薩亦如是,入諸法實相,起已,還在顛倒果報六情中,念寂滅解脫樂,乃知世間六情所著皆是虛誑可捨法——是名「總相」。於此中分別不淨有上、中、下,無常、苦、空、無我等亦如是,乃至八萬四千種諸錯謬。
復次,知如、法性、實際故,亦知諸法略、廣相。如、法性、實際差別義,如初品中說。
此中,佛說:「非際是實際。」非際者,無相可取,無定法可著。
得法性故,知色等十八性皆是法性。法性相者,佛說:「無分、無非分。」無分者,不可示此示彼,無分別、無相、無量;無非分者,不著是無相、無量等破量相。法性,二事妨故不見:一、有相、有量,二、無相、無量。有相、有量為麁,無相、無量為細,是故說「法性相無分、無非分」。菩薩入三解脫門,住如等三實法,則能籌量知一切法總相、別相。
\n【相關】如、法性、實際
須菩提問:「云何菩薩、知一切法略、廣相?」
佛答:「若知諸法如如相者,所謂不生、不滅、不住異。」
問曰:
若如一相、無生相,云何菩薩知是如故,知諸法總相、別相?總相、別相,即是略、廣相。
答曰:
如名諸法實相,常住不壞,不隨諸觀。菩薩得是如,即破無明邪見等諸顛倒;是人得實法故,一切世間法總相、別相,了了知。先凡夫時智慧眼病,以無明顛倒覆故,不能實知。
問曰:
實法相者,所謂空、無相、無作,諸智滅;云何言「得如實相故,了了知諸法總相、別相」?
答曰:
我已先答,而汝於如中取相故,復作是難;汝若知如,不應作是難。是如畢竟無相故,不妨知諸法總相、別相,以智慧明了了故。復次,譬如人年既長大,乃知小時所行皆愚癡可笑。菩薩亦如是,入諸法實相,起已,還在顛倒果報六情中,念寂滅解脫樂,乃知世間六情所著皆是虛誑可捨法——是名「總相」。於此中分別不淨有上、中、下,無常、苦、空、無我等亦如是,乃至八萬四千種諸錯謬。
復次,知如、法性、實際故,亦知諸法略、廣相。如、法性、實際差別義,如初品中說。
此中,佛說:「非際是實際。」非際者,無相可取,無定法可著。
得法性故,知色等十八性皆是法性。法性相者,佛說:「無分、無非分。」無分者,不可示此示彼,無分別、無相、無量;無非分者,不著是無相、無量等破量相。法性,二事妨故不見:一、有相、有量,二、無相、無量。有相、有量為麁,無相、無量為細,是故說「法性相無分、無非分」。菩薩入三解脫門,住如等三實法,則能籌量知一切法總相、別相。
\n【相關】如、法性、實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