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頁之翻譯:

大智度論辭典:煩惱習_殘氣_煩惱殘氣_習氣

煩惱習|殘氣|煩惱殘氣|習氣

【論】卷27〈序品 1〉:   「煩惱習」名煩惱殘氣,若身業、口業不隨智慧,似從煩惱起;不知他心者,見其所起,生不淨心,是非實煩惱,久習煩惱故,起如是業。譬如久鎖腳人,卒得解脫,行時雖無有鎖,猶有習在。如乳母衣,久故垢著,雖以淳灰淨浣,雖無有垢,垢氣猶在;衣如聖人心,垢如諸煩惱,雖以智慧水浣,煩惱垢氣猶在。   如是諸餘賢聖雖能斷煩惱,不能斷習。

【經】卷84〈三惠品 70〉:   「世尊!是諸人不得無為法,得斷煩惱耶?」佛言:「不也!」   「世尊!無為法中可得差別不?」佛言:「不也!」   「世尊!若無為法中不可得差別,何以故說是人煩惱習斷、是人煩惱習不斷?」   佛告須菩提:「習,非煩惱!是聲聞、辟支佛身、口有似婬欲、瞋恚、愚癡相,凡夫愚人為之得罪。是三毒習,諸佛無有。」

【論】   須菩提聞是已,問佛:「智慧故,有上、中、下分別,煩惱斷復有差別不?」   佛言:「無差別!」斷時有差別,斷已無差別。譬如刀有利鈍,斷時有遲速,斷已無差別。如來煩惱及習都盡;聲聞、辟支佛但煩惱盡,而習氣有餘。   須菩提問佛:「世尊!三種斷,是有為、是無為?」佛答:「皆是無為。」   復問:「世尊!無為法中可得差別不?」佛答:「是法無相、無量,云何可得差別?」   復問:「世尊!若無差別,云何說是斷中有餘、是斷中無餘?」「須菩提!是習不名真煩惱。」

【聲聞】阿羅漢煩惱習聲聞斷結 【菩薩】菩薩煩惱習 【斷一切】一心中得二智 【佛】佛無煩惱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