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覺有觀|覺觀
【論】卷17〈序品 1〉: 「有覺、有觀」者,得初禪中未曾所得善法功德故,心大驚悟。常為欲火所燒,得初禪時如入清涼池;又如貧人卒得寶藏。行者思惟,分別欲界過罪,知初禪利益功德甚多,心大歡喜——是名「有覺、有觀」。
問曰: 有覺、有觀,為一法?是二法耶? 答曰: 二法。麁心初念,是名為覺;細心分別,是名為觀。譬如撞鐘,初聲大時名為覺;後聲微細名為觀。
問曰: 如《阿毘曇》說:「欲界乃至初禪,一心中,覺、觀相應」,今云何言:「麁心初念名為覺,細心分別名為觀?」 答曰: 二法雖在一心,二相不俱;覺時,觀不明了;觀時,覺不明了。譬如日出,眾星不現;一切心心數法,隨時受名,亦復如是。如佛說:「若斷一法,我證汝得阿那含。一法者,所謂慳貪。」實應說五下分結盡得阿那含,云何言「但斷一法」?以是人慳貪偏多,諸餘結使皆從而生;是故慳盡,餘結亦斷。覺、觀隨時受名,亦復如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