放牛譬喻經
【論】卷2〈序品 1〉: 如《放牛譬喻經》中說: 摩伽陀國王頻婆娑羅,請佛三月,及五百弟子。王須新乳酪酥供養佛及比丘僧,語諸放牛人,來近處住,日日送新乳酪酥。竟三月,王憐愍此放牛人,語言:「汝往見佛,還出放牛。」諸放牛人往詣佛所,於道中自共論言:「我等聞人說佛是一切智人,我等是下劣小人,何能別知實有一切智人!」諸婆羅門喜好酥酪故,常來往諸放牛人所作親厚,放牛人由是聞婆羅門種種經書名字。故言:「四違陀經中治病法、鬪戰法、星宿法、祠天法、歌舞、論議難問法,如是等六十四種世間伎藝,淨飯王子廣學多聞,若知此事不足為難。其從生已來不放牛,我等以放牛祕法問之,若能解者,實是一切智人。」 作是論已,前入竹園,見佛光明照於林間。進前覓佛,見坐樹下,狀似金山,如酥投火,其炎大明,有似融金,散竹林間上,紫金光色,視之無厭,心大歡喜,自相謂言: 「今此釋師子, 一切智有無, 見之無不喜, 此事亦已足。 光明第一照, 顏貌甚貴重, 身相威德備, 與佛名相稱。 相相皆分明, 威神亦滿足, 福德自纏絡, 見者無不愛; 圓光身處中, 觀者無厭足! 若有一切智, 必有是功德。 一切諸彩畫, 寶飾莊嚴像, 欲比此妙身, 不可以為喻! 能滿諸觀者, 令得第一樂, 見之發淨信, 必是一切智!」 如是思惟已,禮佛而坐;問佛言:「放牛人有幾法成就,能令牛群番息?有幾法不成就,令牛群不增,不得安隱?」 佛答言:「有十一法,放牛人能令牛群番息。何等十一?知色,知相,知刮刷,知覆瘡,知作煙,知好道,知牛所宜處,知好度濟,知安隱處,知留乳,知養牛主。若放牛人知此十一法,能令牛群番息;比丘亦如是,知十一法能增長善法。 「云何知色?知黑、白、雜色。比丘亦如是,知一切色皆是四大,四大造。 「云何知相?知牛吉不吉相,與他群合,因相則識。比丘亦如是,見善業相,知是智人;見惡業相,知是愚人。 「云何刮刷?為諸虫飲血,則增長諸瘡;刮刷則除害。比丘亦如是,惡邪覺觀虫飲善根血,增長心瘡;除則安隱。 「云何覆瘡?若衣若草葉以防蚊虻惡刺。比丘亦如是,念正觀法,覆六情瘡,不令煩惱貪欲、瞋恚惡虫刺蕀所傷。 「云何知作煙?除諸蚊虻,牛遙見煙,則來趣向屋舍。比丘亦如是,如所聞而說,除諸結使蚊虻,以說法煙,引眾生入於無我實相空舍中。 「云何知道?知牛所行來去好惡道。比丘亦如是,知八聖道能至涅槃,離斷常惡道。 「云何知牛所宜處?能令牛番息少病。比丘亦如是,說佛法時,得清淨法喜,諸善根增盛。 「云何知濟?知易入易度,無波浪惡虫處。比丘亦如是,能至多聞比丘所問法;說法者知前人心利鈍、煩惱輕重,令入好濟,安隱得度。 「云何知安隱處?知所住處無虎、狼、師子、惡虫、毒獸。比丘亦如是,知四念處,安隱,無煩惱、惡魔、毒獸;比丘入此,則安隱無患。 「云何留乳?犢母愛念犢子故與乳;以留殘乳,故犢母歡喜,則犢子不竭,牛主及放牛人,日日有益。比丘亦如是,居士白衣給施衣食,當知節量,不令罄竭,則檀越歡喜,信心不絕,受者無乏。 「云何知養牛主?諸大特牛能守牛群故,應養護,不令羸瘦,飲以麻油,飾以瓔珞,標以鐵角,摩刷、讚譽稱等。比丘亦如是,眾僧中有威德大人,護益佛法,摧伏外道,能令八眾,得種諸善根;隨其所宜,恭敬供養等。」 放牛人聞此語已,如是思惟:「我等所知不過三四事,放牛師輩遠不過五六事,今聞此說,歎未曾有!若知此事,餘亦皆爾,實是一切智人,無復疑也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