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頁之翻譯:

大智度論辭典:忍結使

忍結使

【論】卷15〈序品 1〉:   菩薩於諸煩惱中,應當修忍,不應斷結。何以故?若斷結者,所失甚多,墮阿羅漢道中,與根敗無異。是故遮而不斷,以修忍辱,不隨結使。

問曰:   云何結使未斷而能不隨?

答曰:   正思惟故,雖有煩惱而能不隨。

  復次,思惟觀空、無常相故,雖有妙好五欲,不生諸結。譬如國王有一大臣,自覆藏罪,人所不知。王言:「取無脂肥羊來,汝若不得者,當與汝罪。」大臣有智,繫一大羊,以草穀好養;日三以狼而畏怖之,羊雖得養,肥而無脂。牽羊與王,王遣人殺之,肥而無脂。王問曰:「云何得爾?」答以上事。菩薩亦如是,見無常、苦、空狼,令諸結使脂消,諸功德肉肥。

  復次,菩薩功德福報無量故,其心柔軟,諸結使薄,易修忍辱。譬如師子王,在林中吼,有人見之,叩頭求哀,則放令去;虎豹小物,不能爾也。何以故?師子王貴獸,有智分別故;虎豹賤蟲,不知分別故。又如壞軍,得值大將則活,值遇小兵則死。

  復次,菩薩智慧力,觀瞋恚有種種諸惡,觀忍辱有種種功德,是故能忍結使。

  復次,菩薩心有智力,能斷結使,為眾生故久住世間;知結使是賊,是故忍而不隨。菩薩繫此結賊,不令縱逸而行功德;譬如有賊,以因緣故不殺,堅閉一處而自修事業。

  復次,菩薩實知諸法相故,不以諸結使為惡,不以功德為妙;是故於結不瞋,功德不愛。以此智力故,能修忍辱。如偈說:  「菩薩斷除諸不善,  乃至極微滅無餘;   大功德福無有量,  所造事業無不辦。   菩薩大智慧力故,  於諸結使不能惱;   是故能知諸法相,  生死涅槃一無二。」

【屬於】忍煩惱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