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頁之翻譯:

大智度論辭典:如幻

如幻

【論】卷6〈序品 1〉: 問曰:   若一切諸法空如幻,何以故諸法有可見、可聞、可嗅、可甞、可觸、可識者?   若實無所有,不應有可見乃至可識。   復次,若無而妄見者,何以不見聲、聞色?若皆一等空無所有,何以有可見、不可見者?以諸法空故,如一指第一甲無,第二甲亦無,何以不見第二甲,獨見第一甲?以是故知:第一甲實有故可見,第二甲實無故不可見。

答曰:   諸法相雖空,亦有分別可見、不可見。   譬如幻化象、馬及種種諸物,雖知無實,然色可見,聲可聞,與六情相對,不相錯亂。   諸法亦如是,雖空而可見、可聞,不相錯亂。如《德女經》說(中略)

  復次,是幻譬喻示眾生,一切有為法空不堅固;如說:「一切諸行如幻,欺誑小兒,屬因緣,不自在,不久住。」   是故說「諸菩薩知諸法如幻」。

【論】卷44〈幻人無作品 11〉: 問曰:   若色不異幻可爾,幻人有色故,云何言受、想、行、識如幻不異?

答曰:   幻人有喜、樂、憂、苦相,無智人見,謂為有受、想、行、識。   復次,佛譬喻欲令人知五受眾虛誑如幻;五受眾雖與幻無異,佛欲令解故,為作譬喻。眾生謂幻是虛誑;五受眾雖有,與幻無異。是故須菩提一心籌量,知「五眾與幻無異」。所以者何?如幻人色誑肉眼,能令生憂、喜、苦、樂;五受眾亦能誑慧眼,令生貪欲、瞋惱諸煩惱等。如幻,因少許呪術、物事、語言為本,能現種種事,城郭、廬觀等;五受眾亦以先世少許無明術因緣,有諸行、識、名色等種種,以是故說不異。   如人見幻事生著心,廢其生業,幻滅時生悔。五受眾亦如是,先業因緣,幻生今五眾,受五欲,生貪瞋;無常壞時,心乃生悔:「我云何著是幻五眾,失諸法實相!」   佛問,須菩提樂說門故,答言:「幻與色不異。」   「若不異,是色法即是空,入不生不滅法中;法若不生不滅,云何行般若波羅蜜得作佛?」   須菩提作是念:「若爾者,菩薩何以故種種行道,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?」   佛知其念,即答:「五眾虛誑,但以假名故,號為菩薩。是假名中,無業、無業因緣,無心、無心數法,無垢無淨,畢竟空故。」   佛言:「菩薩應如幻人行般若波羅蜜,五眾即是幻人無異,從先世業因緣、幻業出故,是五眾亦不能得成就佛。何以故?性無所有故。」餘夢、化、影、響等亦如是。

【經】卷55〈幻人聽法品 28〉:   爾時,諸天子心念:「應用何等人聽須菩提所說?」   須菩提知諸天子心所念,語諸天子言:「如幻化人聽法,我應用如是人。何以故?如是人無聞、無聽、無知、無證故。」   諸天子語須菩提:「是眾生如幻、如化,聽法者亦如幻、如化耶?」   「如是!如是!諸天子!眾生如幻,聽法者亦如幻;眾生如化,聽法者亦如化。諸天子!我如幻、如夢,眾生乃至知者、見者亦如幻、如夢。諸天子!色如幻、如夢,受、想、行、識如幻、如夢。

【論】 問曰:   是化人無心心數法,不能聽受,何用說法? 答曰:   非即使幻化人聽,但欲令行者於諸法用心無所著,如幻化人,是幻化人無聞亦無證。眾生如幻、如夢,聽法亦如幻、如夢——「眾生」者說法人,「聽法」者是受法人。   須菩提言:「不但說法者、聽法者如幻、如夢,我乃至知者、見者,皆如幻、如夢,色亦如幻、如夢,乃至涅槃如幻、如夢,即是所說法如幻、如夢。」

【經】卷78〈願樂品 64〉:   世尊!譬如幻人不作是念:『幻師去我近,觀人去我遠。』何以故?幻人無分別故。行般若波羅蜜菩薩亦不作是念:『聲聞、辟支佛地去我遠,薩婆若去我近。』

【經】卷99〈曇無竭品 89〉:   「『善男子!譬如幻師幻作種種,若象、若馬、若牛、若羊、若男、若女,如是等種種諸物,於汝意云何?是幻事從何處來?去至何所?』   「薩陀波崙菩薩言:『大師!幻事無實,云何當有來去處?』   「『善男子!是人分別佛有來有去亦如是。

【涅槃】涅槃如幻如夢 【菩薩】如幻師 【屬於】十喻六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