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種觀人間
【論】卷4〈序品 1〉:\n(迦旃延尼子:)
是菩薩六波羅蜜滿,在迦葉佛所作弟子,持淨戒,行功德,生兜率天上。(中略)
以四種觀人間:一者觀時,二者觀土地,三者觀種姓,四者觀生處。
云何觀時?時有八種,佛出其中:第一、人長壽八萬四千歲時,第二、人壽七萬歲,第三、人壽六萬歲,第四、人壽五萬歲,第五、人壽四萬歲,第六、人壽三萬歲,第七、人壽二萬歲,第八、人壽一百餘歲。菩薩如是念:人壽百歲,佛出時到。是名觀時。
云何觀土地?諸佛常在中國生,多金銀寶物,飲食豐美,其土清淨。
云何觀種姓?佛生二種姓中:若剎利、若婆羅門。剎利種勢力大故,婆羅門種姓智慧大故。隨時所貴者,佛於中生。
云何觀生處?何等母人能懷那羅延力菩薩,亦能自護淨戒?如是觀竟,唯中國迦毘羅婆淨飯王后能懷菩薩。如是思惟已,於兜率天下,不失正慧入於母胎。
\n(摩訶衍人言:)
汝言四種觀:「觀時、觀土地、觀種族、觀生處。人壽八萬歲佛出世,七、六、五、四、三、二萬歲中佛出世,人壽百歲是佛出世時。」
若諸佛常憐愍眾生,何以正八種時中出世,餘時不出?佛法不待時,如好藥服時便差病,佛法亦如是不待時。
問曰:
雖菩薩憐愍眾生諸佛不待時,過八萬歲,人長壽、多樂,染愛等結使厚,根鈍,非可化時。若百歲後時,人短壽、苦多,瞋恚等諸結使更厚。此樂時、苦時非得道時,以是故,佛不出世。
答曰:
諸天壽出千萬歲,有先世因緣,雖多樂,染愛厚,能得道,何況人中不大樂!三十六種不淨,易可教化,以是故,人壽過八萬歲,佛應出世。是中,人無病、心樂故,人皆利根、福德;福德、利根故,應易得道。
復次,師子鼓音王佛時,人壽十萬歲;明王佛時,人壽七百阿僧祇劫;阿彌陀佛時,人壽無量阿僧祇劫;汝云何言「過八萬歲佛不出世」?
是菩薩六波羅蜜滿,在迦葉佛所作弟子,持淨戒,行功德,生兜率天上。(中略)
以四種觀人間:一者觀時,二者觀土地,三者觀種姓,四者觀生處。
云何觀時?時有八種,佛出其中:第一、人長壽八萬四千歲時,第二、人壽七萬歲,第三、人壽六萬歲,第四、人壽五萬歲,第五、人壽四萬歲,第六、人壽三萬歲,第七、人壽二萬歲,第八、人壽一百餘歲。菩薩如是念:人壽百歲,佛出時到。是名觀時。
云何觀土地?諸佛常在中國生,多金銀寶物,飲食豐美,其土清淨。
云何觀種姓?佛生二種姓中:若剎利、若婆羅門。剎利種勢力大故,婆羅門種姓智慧大故。隨時所貴者,佛於中生。
云何觀生處?何等母人能懷那羅延力菩薩,亦能自護淨戒?如是觀竟,唯中國迦毘羅婆淨飯王后能懷菩薩。如是思惟已,於兜率天下,不失正慧入於母胎。
\n(摩訶衍人言:)
汝言四種觀:「觀時、觀土地、觀種族、觀生處。人壽八萬歲佛出世,七、六、五、四、三、二萬歲中佛出世,人壽百歲是佛出世時。」
若諸佛常憐愍眾生,何以正八種時中出世,餘時不出?佛法不待時,如好藥服時便差病,佛法亦如是不待時。
問曰:
雖菩薩憐愍眾生諸佛不待時,過八萬歲,人長壽、多樂,染愛等結使厚,根鈍,非可化時。若百歲後時,人短壽、苦多,瞋恚等諸結使更厚。此樂時、苦時非得道時,以是故,佛不出世。
答曰:
諸天壽出千萬歲,有先世因緣,雖多樂,染愛厚,能得道,何況人中不大樂!三十六種不淨,易可教化,以是故,人壽過八萬歲,佛應出世。是中,人無病、心樂故,人皆利根、福德;福德、利根故,應易得道。
復次,師子鼓音王佛時,人壽十萬歲;明王佛時,人壽七百阿僧祇劫;阿彌陀佛時,人壽無量阿僧祇劫;汝云何言「過八萬歲佛不出世」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