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經】卷33〈序品 1〉
復次,舍利弗!菩薩摩訶薩欲不起慳心、破戒心、瞋恚心、懈怠心、亂心、癡心者,當學般若波羅蜜!
【論】
是六種心惡故,能障蔽六波羅蜜門。
【論】卷92〈淨佛國土品 82〉:
問曰:
先說十不善道,已攝慳貪等,何以復別說?
答曰:
是六法不入十不善道,十不善道皆是惱眾生法;是六法不但為惱眾生。如慳心,但自惜財,不惱眾生。貪心有二種:一者、但貪他財,未惱眾生;二者、貪心轉盛,求而不得,則欲毀害,是名業道,以能起業故。瞋心亦如是,小者不名業道,以其能趣惡處故為道。是故別說六法無咎。
【般若】不起六蔽
【屬於】菩薩意麁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