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說有始
【論】卷31〈序品 1〉: 問曰: 有始法亦是邪見,應當破;何以但說破無始? 答曰: 有始是大惑,所以者何?若有始者,初身則無罪福因緣而生善惡處;若從罪福因緣而生,不名為初身。何以故?若有罪福,則從前身受後身故,若世間無始,無如是咎。是故菩薩先已捨是麁惡邪見。菩薩常習用無始,念眾生故說無始,常行因緣法故,言法無始。未得一切智故,或於無始中錯謬,是故說無始空。 復次,無始已破有始,不須空破有始;今欲破無始,故說無始空。
問曰: 若無始破有始者,有始亦能破無始,汝何以言「但以空破無始」? 答曰: 是二雖皆邪見,而有差別:有始,起諸煩惱、邪見因緣;無始,起慈悲及正見因緣。所以者何?念眾生受無始世苦惱而生悲心,知從身次第生身,相續不斷,便知罪福果報而生正見。若人不著無始,即是助道善法;若取相生著,即是邪見,如常、無常見。 有始見雖破無始見,不能畢竟破無始;無始能畢竟破有始,是故無始為勝。如善破不善,不善破善;雖互相破,而善能畢竟破惡,如得賢聖道,永不作惡。惡法則不然,勢力微薄故;如人雖起五逆罪,斷善根,墮地獄,久不過一劫因緣得脫地獄,終成道果。無始、有始優劣不同,亦如是。以無始力大故,能破有始,是故不說有始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