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頁之翻譯:

zh:大智度論辭典:菩薩法眼

菩萨法眼

【经】卷40〈往生品 4〉:   舍利弗白言:“世尊!云何菩萨摩诃萨法眼净?”   佛告舍利弗:“菩萨摩诃萨以法眼知是人随信行,是人随法行,是人无相行;是人行空解脱门,是人行无相解脱门,是人行无作解脱门:得五根,得五根故得无间三昧,得无间三昧故得解脱智,得解脱智故断三结:有众见、疑、斋戒取:是人名为须陀洹;是人得思惟道,薄淫、恚、痴,当得斯陀含;增进思惟道,断淫、恚,得阿那含;增进思惟道,断色染、无色染、无明、慢、掉,得阿罗汉。   “是人行空、无相、无作解脱门,得五根;得五根故得无间三昧,得无间三昧故得解脱智,得解脱智故知所有集法皆是灭法,作辟支佛。是为菩萨法眼净。   “复次,舍利弗!菩萨摩诃萨,知是菩萨初发意行檀波罗蜜,乃至行般若波罗蜜,成就信根、精进根;善根纯厚,用方便力故,为众生受身;若生刹利大姓,若生婆罗门大姓,若生居士大家,若生四天王天处,乃至他化自在天处;是菩萨于其中住,成就众生,随其所乐皆给施之;亦净佛世界,值遇诸佛,供养恭敬、尊重赞叹,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亦不堕声闻、辟支佛地;是为菩萨摩诃萨法眼净。   “复次,舍利弗!菩萨摩诃萨,如是知是菩萨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退,知是菩萨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退;知是菩萨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,知是菩萨未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;知是菩萨到阿鞞跋致地,知是菩萨未到阿鞞跋致地;知是菩萨具足神通,知是菩萨未具足神通;知是菩萨已具足神通,飞到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,见诸佛供养恭敬,尊重赞叹;知是菩萨未得神通,当得神通;知是菩萨当净佛世界,未净佛世界;是菩萨成就众生,未成就众生;是菩萨为诸佛所称誉,所不称誉;是菩萨亲近诸佛,不亲近佛;是菩萨寿命有量,寿命无量;是菩萨得佛时,比丘众有量,比丘众无量;是菩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,以菩萨为僧,不以菩萨为僧;是菩萨当修苦行难行,不修苦行难行;是菩萨一生补处,未一生补处;是菩萨受最后身,未受最后身;是菩萨能坐道场,不能坐道场;是菩萨有魔,无魔。如是,舍利弗!是为菩萨摩诃萨法眼净。”

【论】   菩萨摩诃萨初发心时,以肉眼见世界众生,受诸苦患,心生慈愍;学诸禅定,修得五通,以天眼遍见六道中众生,受种种身心苦,益加怜愍故,求慧眼以救济之。得是慧眼已,见众生心相种种不同,云何令众生得是实法?故求法眼,引导众生令入法中,故名法眼。   所谓“是人随信行,是人随法行”,初入无漏道——钝根者名随信行,是人初依信力故得道,名为随信行;利根者名随法行,是人分别诸法故得道,是名随法行。是二人,十五心中亦名为无相行;过是已往,或名须陀洹,或名斯陀含,或名阿那含。十五心中疾速,无人能取其相者,故名无相。

  有人无始世界来,性常质直,好乐实事者:有人好行舍离者;有人世世常好善寂者。   好实者,用空解脱门得道,以诸实中空为第一故;好行舍者,行无作解脱门得道;好善寂者,行无相解脱门得道。 \{\{FB4B623F.jpg\}\}

  (中略)   菩萨法眼有二种:一者、分别知声闻、辟支佛方便得道门;二者、知菩萨方便行道门。   声闻、辟支佛事先已处处说,今当分别菩萨法。   若菩萨知是菩萨深行六波罗蜜,薄诸烦恼故,用信根、精进根及方便,为度众生故受身;是菩萨生死肉身,未得法性神通法身,以是故不说三根。未离欲故,今世行布施功德,信根、精进根,后世生刹利大姓,乃至他化自在天。先知因,后知果。

  复次,“是菩萨不退”者,如先说“不退转相”,亦如后〈阿鞞跋致品〉中说;与此相违,名为退。   不退菩萨有二种:一者、受记,二者、未受记。如《首楞严三昧》四种受记中说。 \{\{FB3D1B8B.jpg\}\}   “具足神通”者,于十方恒河沙世界中,一时能变化无量身,供养诸佛听法,说法度众生。如是等,除佛无能及者,是为末后身。菩萨与此相违者,名“不具足”。   复次,各各自地中无所少,名为“具足”;各各地中未成就,是“不具足”。   “得神通”有二种:有用者,有不用者。   “未得神通”者,有菩萨新发意故,未得神通,或未离欲故,懈怠心故,行馀法故,是为未得;与上相违,是为“得”。 \{\{3618BE6B.jpg\}\}   “净佛世界”、“未净世界”,如先说。   “成就众生”者,有二种:有先自成功德,然后度众生者;有先成就众生,后自成功德者。   如宝华佛欲涅槃时,观二菩萨心,所谓弥勒、释迦文菩萨。弥勒菩萨自功德成就,弟子未成就;释迦文菩萨弟子成就,自身未成就;成就多人难,自成则易。作是念已,入雪山谷宝窟中,身放光明。是时释迦文菩萨见佛,其心清净,一足立七日七夜,以一偈赞佛,以是因缘故,超越九劫。如是等,知“成就众生”、“不成就众生”者。 \{\{5CD3FBC3.jpg\}\}   “诸佛称誉”,如先说;与此相违,名为“不称誉”。   “亲近诸佛”,“无量寿命”,“无量比丘僧”,“纯菩萨为僧”,“不修苦行”,如初品末说。   “一生补处”者,或以相知者,如阿私陀仙人观其身相,知今世成佛。珊若婆罗门见乳糜,知今日成佛者应食。如遍吉菩萨、观世音菩萨、文殊师利菩萨等,见是菩萨如诸佛相,知当成佛,如是等。   “坐道场”者,有菩萨见菩萨行处,地下有金刚地持是菩萨;又见天龙鬼神,持种种供养具,送至道场,如是等知坐道场。   “有魔”者,宿世遮他行道及种种求佛道因缘,不喜行慈,好行空等余法,如是等因缘;以宿世破他行道,故有魔破坏。(中略)

  如是等一切声闻、辟支佛、诸菩萨种种方便门,令众生入道,是名“法眼净”。

【属于】菩萨五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