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頁之翻譯:

zh:大智度論辭典:菩薩修禪

菩萨修禅

【论】卷17〈序品 1〉: 问曰:   菩萨法以度一切众生为事,何以故闲坐林泽,静默山间,独善其身,弃舍众生?

答曰:   菩萨身虽远离众生,心常不舍,静处求定,得实智慧以度一切。譬如服药将身,权息家务,气力平健,则修业如故;菩萨宴寂亦复如是,以禅定力故,服智慧药,得神通力,还在众生——或作父母妻子、或作师徒宗长,或天、或人,下至畜生,种种语言,方便开导。

  复次,菩萨行布施、持戒、忍辱,是三事名为福德门。于无量世中作天王、释提桓因、转轮圣王、阎浮提王,常施众生七宝衣服,五情所欲,今世后世皆令具足。如《经》中说:“转轮圣王以十善教民,后世皆生天上;世世利益众生,令得快乐。此乐无常,还复受苦。”菩萨因此发大悲心,欲以常乐涅槃利益众生。此常乐涅槃从实智慧生,实智慧从一心禅定生。譬如然灯,灯虽能照,在大风中不能为用;若置之密宇,其用乃全。散心中智慧亦如是,若无禅定静室,虽有智慧,其用不全;得禅定则实智慧生。以是故,菩萨虽离众生,远在静处,求得禅定。以禅定清净故,智慧亦净;譬如油炷净故,其明亦净。以是故,欲得净智慧者,行此禅定。

  复次,若求世间近事,不能专心,则事业不成,何况甚深佛道而不用禅定!   禅定名摄诸乱心。乱心轻飘,甚于鸿毛;驰散不停,驶过疾风;不可制止,剧于猕猴;暂现转灭,甚于掣电。心相如是不可禁止,若欲制之,非禅不定。如偈说:  “禅为守智藏,  功德之福田;   禅为清净水,  能洗诸欲尘;   禅为金刚铠,  能遮烦恼箭;   虽未得无余,  涅槃分已得。   得金刚三昧,  摧碎结使山;   得六神通力,  能度无量人。   嚣尘蔽天日,  大雨能淹之;   觉观风散心,  禅定能灭之。”

  复次,禅定难得,行者一心专求不废,乃当得之;诸天及神仙犹尚不能得,何况凡夫懈怠心者!   如佛在尼拘卢树下坐禅,魔王三女说偈问言:  “独坐林树间,  六根常寂默,   有若失重宝,  无援愁苦毒。   容颜世无比,  而常闭目坐;   我等心有疑,  何求而在此?”   尔时,世尊以偈答曰:  “我得涅槃味,  不乐处染爱;   内外贼已除,  汝父亦灭退。   我得甘露味,  安乐坐林间;   恩爱之众生,  为之起慈心。”   是时三女心生惭愧而自说言:“此人离欲,不可动也。”即灭去不现。

【论】 问曰:   若命终时,舍此禅定,初何以求学? 答曰:   欲界心狂不定,为柔软摄心故入禅;命终时,为度众生起欲界心。

【相关】远离行魔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