身心精进

【论】卷16〈序品 1〉: 问曰:   精进是心数法,经何以名“身精进”?

答曰:   ⑴精进虽是心数法,从身力出,故名为“身精进”。如受是心数法,而有五识相应受,是名身受;有意识相应受,是为心受。精进亦如是,身力懃修,若手布施,口诵法言,若讲说法,如是等名为“身口精进”。   ⑵复次,行布施、持戒,是为身精进;忍辱、禅定、智慧,是名心精进。   ⑶复次,外事懃修,是为身精进;内自专精,是为心精进。   ⑷麁精进名为身;细精进名为心。   ⑸为福德精进名为身;为智慧精进是为心。   ⑹若菩萨初发心,乃至得无生忍,于是中间名身精进,生身未舍故;得无生忍,舍肉身得法性身,乃至成佛,是为心精进。   ⑺复次,菩萨初发心时,功德未足故,种三福因缘:布施、持戒、善心;渐得福报,以施众生。众生未足,更广修福,发大悲心:“一切众生不足于财,多作众恶,我以少财不能满足其意;其意不满,不能懃受教诲;不受道教,不能得脱生、老、病、死。我当作大方便,给足于财,令其充满。”便入大海,求诸异宝;登山履危,以求妙药;入深石窟,求诸异物,石汁、珍宝,以给众生。或作萨陀婆,冒涉崄道、劫贼、师子、虎、狼、恶兽,为布施众生故,懃求财宝,不以为难。药草、咒术,能令铜变为金,如是种种变化,致诸财物,及四方无主物,以给众生——是为身精进。   得五神通,能自变化,作诸美味,或至天上取自然食——如是等,名为心精进。   ⑻能集财宝以用布施,是为身精进;以是布施之德,得至佛道,是为心精进。   ⑼生身菩萨行六波罗蜜,是为身精进;法性身菩萨行六波罗蜜,是为心精进(未得法身,心则随身;已得法身,则心不随身,身不累心也)。   ⑽复次,一切法中,皆能成办,不惜身命,是为身精进;求一切禅定、智慧时,心不懈惓,是为心精进。   ⑾复次,身精进者,受诸懃苦,终不懈废。   (中略:人头鹿舍命求偈雉灭林火)   如是等种种宿世所行,难为能为,不惜身命、国财、妻子、象马、七珍、头目骨髓,懃施不惓。如说菩萨为诸众生,一日之中千死千生,如檀、尸、忍、禅、般若波罗蜜中所行如是。   菩萨本生经中种种因缘相,是为身精进。   于诸善法修行信乐,不生疑悔,而不懈怠,从一切贤圣,下至凡人,求法无厌,如海吞流,是为菩萨心精进。 \{\{30763224.jpg\}\}

【论】卷80〈六度相摄品 68〉:   “身精进”者,如法致财,以用布施等;“心精进”者,悭贪等诸恶心来破六波罗蜜者,不令得入。

【相关】心无厌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