般若义
【经】卷84〈三惠品 70〉: 须菩提白佛言:“世尊!常说般若波罗蜜,般若波罗蜜以何义故,名般若波罗蜜?” 佛言:“得第一度,一切法到彼岸,以是义故,名般若波罗蜜。 “复次,须菩提!诸佛、菩萨、辟支佛、阿罗汉,用是般若波罗蜜得度彼岸,以是义故,名般若波罗蜜。 “复次,须菩提!分别、筹量破坏一切法,乃至微尘,是中不得坚实,以是义故,名般若波罗蜜。 “复次,须菩提!诸法如、法性、实际皆入般若波罗蜜中,以是义故,名般若波罗蜜。 “复次,须菩提!是般若波罗蜜无有法——若合、若散,若有色、若无色,若可见、若不可见,若有对、若无对,若有漏、若无漏,若有为、若无为。何以故?是般若波罗蜜无色、无形、无对,一相所谓无相。 “复次,须菩提!是般若波罗蜜能生一切法、一切乐说辩、一切照明。须菩提!是般若波罗蜜,魔若魔天、求声闻、辟支佛人及余异道梵志、怨雠恶人不能断坏菩萨行般若波罗蜜。何以故?是人辈,般若波罗蜜中皆不可得故。须菩提!菩萨摩诃萨应如是行般若波罗蜜义! “复次,须菩提!菩萨摩诃萨欲行深般若波罗蜜义,应行无常义、苦义、空义、无我义;亦应行苦智义、集智义、灭智义、道智义、法智义、比智义、世智义、他心智义、尽智义、无生智义、如实智义。如是,须菩提!菩萨摩诃萨为般若波罗蜜义故,应行般若波罗蜜。”
【论】 问曰: 上来常说般若波罗蜜相,今何以更问?
答曰: 不但问相,人常说般若波罗蜜,般若波罗蜜以何义故名般若。
佛言:“以第一度,一切法到彼岸,名般若波罗蜜。”(中略)
复次,佛说:三乘人以是般若波罗蜜度到彼岸涅槃,灭一切忧苦,以是义故,名“般若波罗蜜”。 复次,是般若波罗蜜中一切法,内外、大小、思惟、筹量、分别、推求,乃至如微尘不得坚实,既到微尘,则不可分别;心心数法,乃至一念中,亦不可分别。是般若波罗蜜中,心、色二法破坏,推求不得坚实,以是义故,名“般若波罗蜜”。 复次,“般若”名慧;“波罗蜜”,到彼岸。“彼岸”名尽一切智慧边。“智慧”名不可破坏相;“不可破坏相”即是如、法性、实际,以其实故不可破坏。是三事摄入般若中故,名为“般若波罗蜜”。 复次,“般若波罗蜜,无有法与法有合有散”,毕竟空故;“是般若,无色、无形、无对,一相——所谓无相”,是义如先说。 如是等种种因缘故,名“般若义”。
今当说般若力,所谓般若能生一切智慧、禅定等诸法;能生一切乐说辩才;以般若力故演说一句,种种庄严穷劫不尽;星宿日月不能照处,般若能照,能破邪见、无明黑暗故。 魔若魔人、求声闻、辟支佛人、外道、恶人所不能坏。何以故?菩萨行般若,此诸恶人于般若中皆不可得故。 复次,若行者一心信受、讽诵,诸恶不能得便,何况正忆念、如说行! “如是,须菩提!菩萨应行般若义。”
“般若义”者,所谓无常义,苦、空、无我义,四谛智、尽智、无生智、法智、比智、世智、知他心智、如实智义故,应行般若。 是般若如大海有种种宝物,或大、或小,唯一是如意宝;般若波罗蜜亦有种种诸智慧宝——无常等四圣行、十智,唯有如实智,如如意宝。
问曰: 如先品说,若常、若无常等行,不名行般若波罗蜜;今何以言“行无常等义故,应行般若波罗蜜”? 答曰: 我已先答,无常有二种:若著心戏论无常,是不名行般若;若以无著心不戏论无常,为破常倒,又不自生著心,是名行般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