般若无著无作相
【经】卷77〈等学品 63〉: 须菩提!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,若作是念:‘是般若波罗蜜,我以是般若波罗蜜得一切种智。’若如是念,不名行般若波罗蜜。须菩提!若不作是念:‘是般若波罗蜜,是人有般若波罗蜜;是般若波罗蜜法,是人行般若波罗蜜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’是名行般若波罗蜜。须菩提!若菩萨作是念:‘无是般若波罗蜜,无人有是般若波罗蜜;无有行是般若波罗蜜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’何以故?一切法如、法性、实际常住故。如是行,是为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。”
【论】 复次,佛告须菩提:“若菩萨作是念:‘是般若波罗蜜。’” 是般若波罗蜜者,示般若波罗蜜相若有、若无等,见般若、得般若、著般若等。我以是般若波罗蜜得一切种智者,五众和合假名菩萨;菩萨随逐假名字计以为我,以是般若有所作。般若是无著相,而是人说有相般若是第一义,是人随假名而生我心。般若是无作相,而是人欲用般若有所作,所谓我用是般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是故佛言:“作如是念者,不名行般若。”若不如是念,名为行般若波罗蜜。
问曰: 作是念、不作是念,事已尽,何以复有第三说? 答曰: 初者是邪行相,第二遮邪行;未说正行相,是故第三说正行相。 复次,初是著心取相;第二破是著相,不说云何是诸法相;第三中破邪著,亦说实相。 菩萨作是念:“于一切处,不显示般若波罗蜜相;亦不生我心、我用般若波罗蜜有所作;但知一切法常住如、法性、实际中,于如、法性、实际中不诤。”是故说第三,无咎。 \{\{98DF8D3C.jpg\}\}
【属于】行般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