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论】卷14〈序品 1〉:
持戒之人,观此戒相从何而有,知从众罪而生;若无众罪,则亦无戒。戒相如是,从因缘有,何故生著?譬如莲华出自污泥,色虽鲜好,出处不净;以是悟心,不令生著,是为持戒生般若波罗蜜。
复次,持戒之人,心自思惟:若我以持戒贵而可取,破戒贱而可舍者,若有此心不应般若。以智慧筹量,心不著戒,无取、无舍,是为持戒生般若波罗蜜。
复次,不持戒人,虽有利智,以营世务,种种欲求生业之事,慧根渐钝;譬如利刀以割泥土,遂成钝器。若出家持戒,不营世业,常观诸法实相无相;先虽钝根,以渐转利。
如是等种种因缘,名为持戒生般若波罗蜜。
【属于】戒生六波罗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