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页面的其他翻译:

zh:大智度論辭典:不住善法

不住善法

【经】卷42〈集散品 9〉:   “复次,世尊!菩萨摩诃萨欲行般若波罗蜜,色是无常不应住,受、想、行、识是无常,不应住。何以故?无常、无常相空。世尊!无常空不名无常,离空亦无无常;无常即是空,空即是无常。世尊!以是因缘故,菩萨摩诃萨欲行般若波罗蜜,色是无常不应住,受、想、行、识是无常不应住。色是苦不应住,受、想、行、识是苦不应住;色是无我不应住,受、想、行、识是无我不应住;色是空不应住,受、想、行、识是空不应住;色是寂灭不应住,受、想、行、识是寂灭不应住,色是离不应住,受、想、行、识是离不应住,亦如上说。   “复次,世尊!菩萨摩诃萨欲行般若波罗蜜,如相中不应住。何以故?如相、如相空。世尊!如相空不名为如,离空亦无如;如即是空,空即是如。世尊!菩萨摩诃萨欲行般若波罗蜜,法性、法相、法位、实际中不应住。何以故?实际空。世尊!实际空不名为实际,离空亦无实际;实际即是空,空即是实际。   “复次,世尊!菩萨摩诃萨欲行般若波罗蜜,一切陀罗尼门中不应住,一切三昧门中不应住。何以故?陀罗尼门、陀罗尼门相空,三昧门、三昧门相空。世尊!陀罗尼门、三昧门空不名为陀罗尼门、三昧门,离空亦无陀罗尼、三昧门;陀罗尼、三昧门即是空,空即是陀罗尼、三昧门。世尊!以是因缘故,菩萨摩诃萨欲行般若波罗蜜,乃至陀罗尼、三昧门中不应住。   “世尊!如菩萨摩诃萨欲行般若波罗蜜,无方便故,以吾我心,于色中住,是菩萨作色行;以吾我心,于受、想、行、识中住,是菩萨作识行。若菩萨作行者,不受般若波罗蜜,亦不具足般若波罗蜜;不具足般若波罗蜜故,不能得成就萨婆若。世尊!如是菩萨摩诃萨欲行般若波罗蜜,无方便故,以吾我心,于十二入乃至陀罗尼、三昧门中住,是菩萨作十二入乃至作陀罗尼、三昧门行。若菩萨作行者,不受般若波罗蜜,亦不具足般若波罗蜜;不具足般若波罗蜜故,不能得成就萨婆若。

【论】 问曰:   垢法中不应住,以罪故;善、无记法中何故不应住? 答曰:   是虽非罪,而生罪因缘;如佛此中说:“有菩萨以吾我心行般若波罗蜜,住色中著色,为生色故作诸业;受、想、行、识亦如是。为起五众故行,是为不取般若波罗蜜。”是人虽言“我行般若波罗蜜”,是为世间行,不具足般若波罗蜜故,不能至一切智。乃至陀罗尼、三昧门亦如是。 \{\{68D710AD.jpg\}\}   此中须菩提自说不住因缘,所谓色是不受,若色不受则非色,性常空故。

问曰:   是色无常、苦、空等,过罪故不受;譬如热金丸,虽有金可贪,但以热故,知不可取。如是者有何咎,而强破五众法? 答曰:   有二种著:一者、欲著,二者、见著。有人观是无常、苦等,破欲著,得解脱。或有人虽观无常等,犹著法生见;为是人故,分别色相空,如是则离见著。   乃至陀罗尼、三昧门亦如是。

【论】卷54〈天主品 27〉: 问曰:   若菩萨摩诃萨法,从初发心应行六波罗蜜,行六波罗蜜故入法位,入法位故应住阿鞞跋致地,住阿鞞跋致地已,应起五神通、供养十方诸佛,如后广说;今何以故皆言“不应住”? 答曰:   不破清净住,但破计我邪见取相心住。譬如治田,去其秽草。   复次,为断法爱故,不应住,不欲违诸佛说毕竟空智慧故,不应住;若以方便不著心,怜愍众生故,虽住,无咎。   乃至八十种随形好,亦如是。

【论】卷92〈净佛国土品 82〉:   持戒等乃至十八不共法,亦如是。是诸法虽清净、大有所益,皆是有为法,从因缘生,无有自性;汝等若著是法,能生苦恼。”譬如热金丸,虽是宝物,捉则烧手。   如是菩萨教化众生行菩萨道,自无所著,亦为众生说无所著。   以无著心行檀波罗蜜故,于檀中不住——“不住”者,所谓布施时不取三种相,亦不著果报而自高生罪业,布施果报灭坏时亦不生恼。   尸罗波罗蜜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亦如是。   此中佛自说不住因缘有二种:一者、菩萨深入空,不见诸法性,故不住;二者、不以小事为足,故不住。

【属于】不住

  • zh/大智度論辭典/不住善法.txt
  • 最后更改: 2025/07/03 10:34
  • 127.0.0.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