菩薩慧眼
【經】卷39〈往生品 4〉: 舍利弗白佛言:「世尊,云何菩薩摩訶薩慧眼淨?」 佛告舍利弗:「慧眼菩薩不作是念:有法若有為、若無為,若世間、若出世間,若有漏、若無漏。是慧眼菩薩,無法不見,無法不聞,無法不知,無法不識。舍利弗!是為菩薩摩訶薩慧眼淨。」
【論】 肉眼不能見障外事,又不能遠見,是故求天眼。天眼雖復能見,亦是虛誑見一、異相,取男、女相,取樹、木等諸物相;見眾物和合虛誑法,以是故求慧眼;慧眼中無如是過。
問曰: 若爾者何等是慧眼相?(中略) 復次,此中佛自說:「慧眼菩薩,一切法中不念有為、若無為,若世間、若出世間,若有漏、若無漏等。」是名慧眼。若菩薩見有為、世間、有漏,即墮有見中;若見無為、出世間、無漏,即墮無見中。是有無二見捨,以不戲論慧,行於中道,是名慧眼。得是慧眼,無法不見、無法不聞、無法不知、無法不識。所以者何?得是慧眼,破邪曲諸法、無明諸法。總相、別相各皆如是。
問曰: 阿羅漢、辟支佛亦得慧眼,何以不說「無法不見、無法不聞、無法不知、無法不識」? 答曰: 慧眼有二種:一者、總相,二者、別相。聲聞、辟支佛見諸法總相,所謂無常、苦、空等;佛以總相、別相慧觀諸法。聲聞、辟支佛雖有慧眼,有量有限。 復次,聲聞、辟支佛慧眼,雖見諸法實相,因緣少故,慧眼亦少,不能遍照法性;譬如燈油炷雖淨,小故不能廣照。 諸佛慧眼,照諸法實性,盡其邊底,以是故無法不見,無法不聞,無法不知,無法不識。譬如劫盡,火燒三千世界,明無不照。 復次,若聲聞、辟支佛慧眼無法不知者,與一切智人有何等異?菩薩世世集福德、智慧苦行,何所施用? \{\{7D9029FE.jpg\}\} 問曰: 佛用佛眼,無法不知,非是慧眼,今云何言「慧眼無法不知」? 答曰: 慧眼,成佛時變名佛眼,無明等諸煩惱及習滅故,一切法中皆悉明了。如「佛眼」中說:「無法不見、聞、知、識。」以是故,肉眼、天眼、慧眼、法眼,成佛時失其本名,但名佛眼。譬如閻浮提四大河,入大海中,則失其本名。何以故?肉眼,諸煩惱有漏業生故,虛誑不實;唯佛眼無誑法。天眼,亦從禪定因緣和合生故,虛誑,不能如實見事。慧眼、法眼,煩惱習未盡故,不畢竟清淨故捨。佛眼中無有謬錯,盡其邊極! 以是故阿羅漢、辟支佛慧眼,不能畢竟清淨,故不能無法不見。 \{\{7B13C5E2.jpg\}\} 問曰: 佛現得果報肉眼,能見色,是事云何? 答曰: 肉眼雖生眼識,而佛不隨其用,不以為實;如「聖自在神通」中說,佛告阿難:「所見好色中生厭惡心,眼見惡色生不惡厭心;或時見色不生污穢、不污穢,但生捨心。」如是則肉眼無所施用。 復次,有人言:得聖道時,五情清淨異本。 復次,諸法畢竟空及諸法通達無礙,是二總為慧眼。
【屬於】菩薩五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