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乘生空
【經】卷52〈十無品 25〉「世尊!菩薩摩訶薩但有名字。如說我名字,我畢竟不生。如我,諸法亦如是無自性。何等色畢竟不生?何等受、想、行、識畢竟不生?世尊!是畢竟不生,不名為色;是畢竟不生,不名為受、想、行、識。世尊!若畢竟不生法,當教誰是般若波羅蜜耶?離畢竟不生,亦無菩薩行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」
【論】 行者作是念:「若無我者,為誰修善?」先有我,今以般若波羅蜜故無,心生憂戚。是故須菩提更重說:「我,從本已來無,非先有今無。」行者如是如是本來自無,今無所失,故無所憂。(中略)
問曰: 我與菩薩是一物,云何以我喻菩薩? 答曰: 是般若波羅蜜中,一切法空;初學不得便為說空,先當分別罪福,捨罪修福德。福德果報無常,無常故生苦,是故捨福厭世間,求道入涅槃。爾時,應作是念:「因我故生諸煩惱,是我於六識中求不可得,但以顛倒故著我。」是故解無我易,易可受化。 若言「色空」,則難解,雖耳聞說空,眼常見實。是故先破惡罪中我,後破一切諸法。 一切佛弟子得道者,自知自證無我;未得道者,信餘法空,不能如信無我。是故以無我為喻。 此中須菩提說一切法空,推無菩薩,用無我為喻;以小喻大,如石蜜喻甘露。(中略)
問曰: 五眾和合有菩薩,菩薩應無,五眾應有? 答曰: 為破是事故,言「無眾生、無我」,無我故則五眾無所屬,無所屬故空,空故無菩薩。
問曰: 若五眾空者,空即是菩薩? 答曰: 五眾空亦非菩薩,空無所有、無分別故。 五眾離,五眾無性,亦無菩薩。若說無菩薩,則三世皆無。 觀是五眾等世間法、六波羅蜜等道法,是名菩薩;是法空故,菩薩亦空。此中佛自說因緣:「諸法空不異菩薩,菩薩不異空,菩薩空、三世空,無二無別。 從六波羅蜜乃至一切種智,行是諸法故,名為菩薩。是諸法空故,菩薩亦空。」此中法空,聲聞、辟支佛得是空故,名聲聞、辟支佛人;聲聞、辟支佛人空故,菩薩亦如是。
【屬於】大乘空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