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意
【論】卷72〈大如品 54〉: 問曰: 若眾生有三種,上、中、下,菩薩福德智慧積集故,應是大人,云何言「於一切眾生中起下意」?
答曰: 菩薩作是念:「一切法無常,一切眾生上、中、下,皆歸磨滅,是中何者是大?何者是小?人以世法故有大小。」 復次,大小不定,此國以為大,餘國以為小;於此為大,於彼為小;如今世卑賤,後世為天王。如是業因緣,在世間輪轉,貴賤大小無定;如水火貴賤隨時,用捨無定。 復次,菩薩雖有功德,知是功德畢竟空,如幻、如夢,不著此功德,不有是大小。 復次,一切眾生中有佛道因緣者,唯佛能知。菩薩作是念:「若我以眾生形貌、才能——以此事輕者,則為輕未來佛;若輕佛則為永了。」 復次,菩薩作是念:「我誓度一切眾生;若眾生無所得,我則孤負眾生。」譬如主人請客,則應敬客而自卑;若無所供設,是則負愧於客。 復次,以自大心故,則喜生瞋恚,憍慢是瞋之本,瞋是一切重罪之根。若菩薩於眾生起下心,眾生若罵、若打,則無恚恨;譬如大家打奴,奴不敢瞋恨。若菩薩自高、意下眾生者,眾生侵害,忿然生怒;如奴打大家,則起瞋怒。下意有如是等種種利益故,菩薩應當行。
【菩薩】不起瞋恚心